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简述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题目

简述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划分经济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2)生态独立原则
3)依托中心原则
4)突出特色原则
5)经济协调原则


第2题:

简述政治改革的特征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政治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体现在政治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过程。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政
治改革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1)由于政治改革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渐进和平方式,因此在改革中要注意改革速度的控制,不应过急。
(2)要注意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二者之关系的协调,一般以经济改革为先导,当经济改革推进到一定程度时,再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3)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改革中要注意改革措施与改革环境的相互协调,注意各项改革措施之间的密切配合,确保政治改革在稳定条件下进行。

第3题:

简述幼儿园教育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定量评价就是对学前教育过程和结果从量的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这种分析评价侧重于量的方面,通过数量化的说明对所评价的现象作出解释。定性评价就是对学前教育过程和结果从质的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这种分析评价侧重于质的方面,通过对评价现象进行质的、深层次的分析作出评价。学前教育评价既需要定量评价,也需要定性评价,更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评价。如果评价只停留在纯粹的数字上,得到的只是一种单纯的数量关系,无法显示学前教育现象的特征,如果只停留在凭主观经验的定性上,也难以对学前教育现象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是我们学前教育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第4题:

简述检察监督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基本原则有:
⑴法制原则
⑵客观公正原则
⑶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
⑷对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⑸党的领导与人大监督原则
⑹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⑺依靠群众原则。

第5题:

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规划很大程度上应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由市场引导,规划结果是适应这种引导的结果。同时,土地利用涉及各方面利益,除经济目标外,还必须考虑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与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须由国家立法、政府方针、政策来控制完成。
(3)动态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旧有的规划在一定时间内有指导作用,但从长远看可能会成为有效利用土地的障碍。
(4)协调原则。土地利用规划涉及许多复杂部门,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并有效贯彻实施。

第6题:

编制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3)动态原则; (4)协调原则。

第7题:

简述有效的计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制定计划之前必须明确目标;
(2)必须经常抽时间设计计划,它应成为你工作的重要环节,而不应受时间限制而忽视;
(3)制定计划之前应收集各种信息;
(4)计划应根据酒店的不同层次制定;
(5)应亲自参与制定和自己工作有关的计划;
(6)制定计划必须留有余地;
(7)计划必须得以贯彻,在恰当的时机,你必须贯彻最佳计划

第8题:

简述学校咨询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23.(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第9题: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充分开发土地的经济价值,严格受市场调节。规划很大程度上应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由市场引导,规划结果是适应这种引导的结果。同时,土地利用涉及各方面利益,除经济目标外,还必须考虑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与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须由国家立法、政府方针、政策来控制完成
3)动态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旧有的规划在一定时间内有指导作用,但从长远看可能会成为有效利用土地的障碍
4)协调原则。土地利用规划涉及许多复杂部门,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并有效贯彻实施。

第10题:

简述备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一是教学内容为教学目的服务。
二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线。
三是因材施教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四是在企业培训教学中要注意发挥育人的作用。
五是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环境与气氛的利用要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
六是提倡集体备课,相互促进,共守规范,从而实现相关课程之间的“无缝”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