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与王汗两次结为和林之盟。
第2题:
弭兵之盟的发起国是().
第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4题:
第5题:
公元1120年,宋派人与金议和约,合力攻辽,灭辽后,燕云十六州还宋。此事史称()
A.践土之盟
B.澶渊之盟
C.绍兴和议
D.海上之盟
第6题:
蜀之盟
春秋时楚国主持的诸侯盟会。晋国于鲁成公二年(前589)在鞍(今山东济南)大败齐兵。楚见齐败,便由令尹子重率楚、蔡、许之师,大举伐晋之盟国鲁、卫,鲁、卫不敌,向楚求和。是年十一月,令尹子重邀集齐、秦、鲁、宋、卫、郑、陈、蔡、许、曹、邾、薛等国于蜀(今山东泰安西)结盟。这是春秋以来参加国数最多的一次盟会。
第7题:
在历史上,北宋与金国联合攻打辽国的盟约被称之为()
A.宋金合约
B.宋金之盟
C.海上之盟
D.海上之约
第8题:
A.澶渊之盟
B.城下之盟
C.侯马之盟
D.召陵之盟
第9题:
试述“澶渊之盟”的内容,并作适当评价。
(1)宋辽维持旧疆,仍以白沟河为界,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与宋真宗互称兄弟,尊萧太后为叔母。
(2)北宋每年输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岁币。
(3)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对逃亡越界者,双方互相遣送,沿边城市只能依旧完葺,不需增筑城堡,开挖河道。这就是宋辽关系史上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势均力敌条件下的产物。长期以来,辽军连年南侵,但并不具备灭亡北宋的优势,同样,北宋要收复幽云地区也不能够轻易实现。北宋在军事上有利的形势下与辽议和,一方面表现了北宋对付辽朝的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则表现了宋真宗不想打仗的懦弱心理。澶渊之盟后,宋辽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南北对峙局面,和平关系持续了近百年,为沿边州县带来了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经济上有所恢复和发展。宋辽间的和平交往促进了汉族与契丹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推动民族融合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