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古代史

唐朝前期的主要土地和赋役制度是()和()。

题目

唐朝前期的主要土地和赋役制度是()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唐代的赋役制度主要有()。


参考答案:租、调、役、杂徭

第2题:

下列关于我国税法变革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秦朝主要征收田赋.户赋和口赋,奠定了封建社会税法的基本模式
B.唐朝税法最大的改革是实行“初税亩”
C.明朝赋役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实行著名的“一条鞭法”
D.清朝实行的主要税法改革是实行摊丁入亩制度

答案:B
解析:
唐朝中期税法最大的改革是实行“两税法”;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

第3题:

明朝政府为了掌握人口与土地的情况,以保证赋役的征收,建立()和里甲制度。


参考答案:黄册、鱼鳞册

第4题:

试述唐朝前期有哪些重要制度?


正确答案: (1)官制:在中央主要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地位最高,唐太宗后尚书令名存实亡,由地位较低的左、右仆射成为尚书省实际的长官。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和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均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其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机构。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各项敕令和政策。在地方上,唐朝仍实行州、县两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唐太宗还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分为10道,后来又重新划分为15道。道是监察机构,而不是行政机构。县以下的地方组织有乡,乡下有里。
(2)军事制度:唐王朝继续沿袭西魏北国时期形成的府兵制度,其中央领导机构主要是左右千牛卫、左右武卫等十二卫,府兵的基本*单位是设在各地的折冲府,由折冲都尉和果毅都尉统领。折冲府分为团、旅、队,火几部分,府兵的兵员按一定的挑选原则由军府所在地从“六品以下子孙及白丁无职役者”中挑选,每三年挑选一次,府兵经常性的任务,是轮番到京城宿卫,叫做“番上”。府兵制度必须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并贯串着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则,以“内重外轻”为设置折冲府的指导思想。
(3)科举制与学校: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玄宗开元二十年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不定期举行武周时;还创立了武举,专门选拔军事人才,由兵部主持。
(4)法律:《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共12篇,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对唐的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是以后各朝代的法律蓝本,对周边国家的法律制度也有很大影响。
(5)土地制度:均田制是唐前期基本的土地制度,其内容有:
①对百姓授田的规定:授田男子的田地分为口分田、永业田;口分田男子在60岁以后收归国家,同时给僧尼寺院、鳏、寡、孤、独分一定的田地。
②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王公贵族安爵位高低分给10—4亩不等;按官职大小,由60亩后依次下降;
③土地买卖的规定:官僚贵族的口分田,永业田可卖。百姓因贫穷,迁徒也可卖口分田。
(6)赋役制度:租庸调制是唐代前期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唐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内容有: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太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服徭役二十天,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年按照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作庸。

第5题:

同以往的赋税制度相比,唐朝两税法的重大改革主要体现在( )。

A.它开始以夏秋两次收税
B.它没有规定田租的数量
C.它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
D.它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答案:D
解析:
两税法实质上是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两税法由主要按丁口征税转向主要按土地和资产征税,这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新发展在赋税制度上的反映,是封建税制的一个重要改革,是税制的一大进步。

第6题:

中国历史上有多次赋役制度的改革,其中把税收并为单一的土地税的赋役制度是()。


A.租庸调制

B.方田均税法

C.一条鞭法

D.推丁入亩

答案:C
解析:
租庸调是唐朝赋役制度,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可以用绢或布代役,叫作“庸”。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即重新丈量土地,按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和地主不得例外。一条鞭法是明代张居正改革的内容之一,以土地作为征税对象,把田税、丁税、杂役等合并,摊入土地税折银征收。摊丁入亩出现于清代雍正时期,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到田赋中。

第7题:

隋和唐朝前期推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其作用表现在( )。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②轻徭薄赋有利于荒地开垦,保障政府的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③稳定的赋税④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⑨④

答案:A
解析:
隋朝实行的均田制度是在人少地多,朝廷可以控制较多土地的背景下实行的国有土地分配制度。均田制不是将所有土地都拿来分配,而是将政府所能支配土地中的一些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使他们固定在土地上,以利于封建政府的派役和税收。虽然农民受田往往不足定额,但继续实行均田制毕竟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一些土地,提高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因而对当时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租调力役的减轻和租庸调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8题:

唐朝前期的主要土地和()是均田令和()。


参考答案:赋役制度;租庸调法

第9题:

明朝记录土地、人丁和赋役的文书叫鱼鳞图册。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清前期实行“摊丁入亩”赋役改革有利于()

  • A、人口自由流动
  • B、土地兼并
  • C、稳固自然经济
  • D、减轻地租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