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共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实行了哪些重要制度?

题目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共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实行了哪些重要制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经验,这对我国当前学制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多次学制变革,其沿革主要表现为:
(1)1951年的学制变革。
1951年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在对原有学制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规定了我国的新学制。1951年的学制的组织系统,分为幼儿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包括小学、青年和成人初等学校)、中等教育(包括中学、工农速成中学、业余中学、中等专业季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和研究部)和各级政治学校、政治训练班等。此外,还有各级各类补习学校、函授学校及聋哑、盲人等特殊学校。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在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了使学校教育制度适应这一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58年9月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随后,许多地区开展了学制改革的试验。
(3)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变革。
1985年5月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进行学制改革,其内容是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对学校实行分级管理。
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行改革,其内容是“两基”“两全”“两重”。确立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改变办学的体制,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完善投资体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制度。
1999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行学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调整现有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要在确保“两基”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
2001年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深化学制改革。
从中可以看出:
(1)现代学制的建立不仅要考虑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2)学制改革要科学化、理性化,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
对当前学制改革的启示体现在:
(1)学制的确立不是随意的、主观的,而是有其确立的客观依据,如果脱离这些客观依据对其视而不见就会使学制陷入混乱,我国的学制改革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
(2)学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我国的学制改革。
(3)学制具有继承性,而不是对原有学制的完全否定。我国的学制改革应注意学制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

第2题: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哪些高考制度的改革?
自1991年开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进行普通高中会考,改革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设置。原国家教委于1991年2月颁发了《高中毕业生会考后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使高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1999年2月发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深化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改革的实施步骤等,要求改革要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等三项原则,把高校招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目设置、高考内容、录取方式等。在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方面推行“3十X”科目设置方案。在高考内容改革方面,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命题范围遵循中学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在录取方式的改革方面,重点是实施计算机网上录取。就改革步骤而言,1999年,在广东省实行“3十X”科目设置方案;2000年在六、七个省市展开,2001年在全国推行“3+X”方案。2000年,有一半的省市建立网上录取系统,2001年基本建成全国招生网上录取系统。总之,我国高考在科目设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录取方式、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3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几种重要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传入我国?都是哪些?


正确答案: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9种重要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传入我国。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日本松干蚧。湿地松粉蚧。双钩异翅长蠹。松针褐斑病。松疱锈病。杨树花叶病。

第4题:

教育民主化实践是推动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新中国成立至今,人民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举措有①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确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正确答案:C

第6题:

经过50多年的努力,新中国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试述这些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答案:
解析:
政治:1949年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确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国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经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立即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953至1956午,进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1978年后.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0世纪90年代起,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法律:建国初,《共同纲领》成为临时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至今,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法律体系。

第7题:

十七大以来,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制度初步建立。


正确答案:城乡基本医疗卫生

第8题:

根据《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十九届四中全会总体精神解读》,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建立了最重要的三大制度,其中不属于三大制度的是()。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整体制度

E、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AE

第9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梦”时提到,实现(),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B、建立新中国
  • C、赶走日本侵略
  • D、实现现代化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哪些调整?取得了哪些成绩?


正确答案: (1)、结束屈辱外交,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毛主席根据中国的历史和显示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先后提出了“令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2)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着重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3)改善与美国及西方大国的关系,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威胁。
(4)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开创外交新局面。
(5)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确立全方位的外交新格局。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