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各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

题目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各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


正确答案:A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第2题:

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 B、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
  • C、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 D、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1953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同年12月13日,团中央发出了()。

A.《关于学习和宣传国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示》

B.《关于学习和宣传国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通知》

C.《关于总路线教育中防止发生急躁情绪和粗暴作法的通知》


正确答案:A

第4题: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正确答案: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2年,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所有制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发展社会生产力。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第5题:

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一方面,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52年6月,在“三反”、“五反”运动行将结束、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际,毛泽东即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这说明,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成为必要了;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这集中地表现在公私比例的变化上。社会主义经济比重日益增加。这说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第6题:

1956年4月,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关于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


答案:错
解析:
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论十大关系》。

第7题: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五次提出党的总路线或基本路线,其中属于正确的部分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划的总路线
  • 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D、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 E、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正确答案:A,B,E

第8题: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也是指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对我国经济建设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影响: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工作过粗过急,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忽视了客观规律,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导致三年经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