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

唐律是我国封建法典的楷模,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题目

唐律是我国封建法典的楷模,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考查要点是唐宋法律制度的综合考查。《唐律疏议》是指《永徽律疏》。《永徽律》是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撰定律令并于同年完成的。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长孙无忌等人完成了律文的疏议工作,作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并将疏议附于律后,于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颁行全国,称作《永徽律疏》。《永徽律疏》在元代以后称为《唐律疏议》,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代表性法典,代表了中国封建法制建设的最高成就。可见,A项是正确答案。《宋刑统》是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命令颁行全国的封建成文法典,是宋朝的基本法典,《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可见,B项是正确答案。唐律中规定的刑法原则包括区分公罪与私罪、自首、老幼废疾减刑、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合并论罪、更犯和累犯加重、类推、特权原则、区分故意和过失、同居相为隐、化外人、良贱相犯依身份论、从轻主义等。可见,C项是正确答案。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可见,D项为正确答案。

第2题:

唐律是中国封建法典的楷模,也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 )


参考答案:正确

第3题:

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

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正确答案:ABCD
 【考点】唐宋时期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解析】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最为发达的一个时期。《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而《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唐律中还规定了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刑罚原则。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第4题:

下列有关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

C.自首、类推、务限法和鞫谳分司制是唐朝推行的法律制度和刑法原则

D.宋朝在三法司之外设立审刑院作为皇帝监督司法机关司法活动的御用机构


正确答案:ABD
解析:考查要点是唐宋时期的法制。《唐律疏议》就是指《永徽律疏》,在元朝以后,《永徽律疏》称为《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总结了汉晋以来的立法和注疏的经验,不仅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作了精确的解释与说明,而且尽可能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作为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唐律疏议》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可见,A项是正确答案。《宋刑统》是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制颁而成的,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宋刑统》在具体编纂上,仍以传统的刑律为主,同时将有关的敕、令、格、式等分门别类附于律文之后,这种编纂方式使得《宋刑统》成为综合性、概括性的法典。可见,B项是正确答案。唐朝的刑罚适用原则包括区分公罪和私罪、共犯以“造意”为首、更犯和累犯加重、八议、官当、同居相为隐、类推、化外人、合并论罪、自首、老幼废疾减刑等,但是务限法属于宋朝的民事审判时限制度,鞫谳分司制是宋朝的司法审判制度,唐朝没有务限法和鞫谳分司制这两种制度。可见,C项表述错误。宋朝为了加强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在皇宫中设立了监督三法司的机构—一审刑院。审刑院的设立使得大理寺由最高审判机关降为慎刑机构。可见,D项表述正确。

第5题:

唐律实行“一准乎礼”的方针,体现了封建伦理的基本精神,即完全以儒家礼教纲常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定罪量刑的理论依据。纲常礼教与封建法律的结合,自汉代开始以来,历经数百年的演化渗透和融合过程,至唐代臻于完善,使唐律成为封建纲常法典化的典型代表,从而实现了“礼”与“法”的合一、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统一。唐律的“一准乎礼”,是中华法系与其他法系相区别的主要特点。

最能准确概括这段话意思的是( )。

A.唐律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

B.唐律的儒家礼教纲常作为定罪量刑的理论依据

C.礼与法的结合,在唐代臻于完善

D.“一准乎礼”,是中华法系与其他法系相区别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A
这段话的结构是总一分关系,首先总的说明唐律体现了封建伦理的基本精神,后面分述唐律的渊源和发展,最后“一准乎礼”是中华法系与其他法系相区别的主要特点,其不是中心。故选A。

第6题:

中华法系主要是指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法律系统,从最早的封建成文法——《法经》直到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大清律例》,其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唐律疏议》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法典,是中华法系的代表,对古代东亚各国的法律制度影响深远。()


参考答案:正确

第8题:

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是()

A.《大明律》

B.《唐律疏议》

C.《法经》

D.《大清律例》


参考答案:B

第9题:

法律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法经》,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唐代时期在总结前代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永徽律疏》的完成标志着封建立法达到最高水平,成为中华法系法律制度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亚洲其他封建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此无法推出的是( )。

A.《法经》的内容为唐代的立法所继承和发展

B.《法经》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封建法律法典

C.《永徽律疏》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成熟之作,因此研究中华法系必须研读该法律

D.《唐律疏议》代表了中国封建立法的最高水平,并对明清法律产生很大的影响


正确答案:B
由“唐代时期在总结前代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永徽律疏》”,可推知A项正确;由“《永徽律疏》的完成标志着封建立法达到最高水平,成为中华法系法律制度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亚洲其他封建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推知C、D两项正确。由“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可知,《法经》是中国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而不是“法律法典”。因此无法推出B项。故选B。

第10题:

《唐律疏议》在我国封建法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其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唐律疏议》在我国封建法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其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