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

西周统治者总结了夏商灭亡的教训,在刑事立法方面提出了“义刑义杀”和“明德慎罚”的指导思想

题目

西周统治者总结了夏商灭亡的教训,在刑事立法方面提出了“义刑义杀”和“明德慎罚”的指导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德配天”是()的立法指导思想。

A.商

B.汉

C.西周

D.夏


参考答案:C

第2题:

赎刑首次出现在哪个朝代()。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参考答案:C

第3题:

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

B.西周

C.商

D.春秋


正确答案:B

第4题:

古代商道:以义为利,趋义避财。所以商道在中国化的解释里会有两个字,利和义。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西周初期统治者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对“天罚”思想进行了修正并提出的立法思想是( )

A.天命天罚
B.明刑弼教
C.明德慎罚
D.德主刑辅

答案:C
解析:
西周将天与德、礼与刑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以德配天”原则指导下的“明德慎罚”‘刑兹无赦”和“刑罚世轻世重”的法律思想,C正确。对于历代的立法思想是法硕考试的重要知识点,望考生在备考中熟练记忆。

第6题:

以下不属于夏朝创造的中华文明的是

A.统一了义字

B.夏历

C.夏礼

D.禹刑


正确答案:A

第7题: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是()形成的刑法原则。

A.夏

B.商

C.西周


参考答案:A

第8题:

炮烙之刑出现于( ).

A.夏

B.商

C.西周 (⊙o⊙)

D.春秋


正确答案:B
B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奴隶制时期的刑罚制度。在商朝末期的纣王时,除常见的斩、戮等死刑方法外,还出现了炮烙、醢、脯等酷刑。其中炮烙是在铜柱上涂油,下加炭火烤热,令有罪者行走其上,最终堕入炭火中烧死的一种刑罚。

第9题:

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
  • B、商
  • C、西周
  • D、春秋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是()形成的刑法原则。

  • A、夏
  • B、商
  • C、西周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