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有什么特点?

题目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有:
①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②中国古代的“知行合一”说,并不注重于建构理论体系,而是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
③“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人合一”说为前提的,或者说是从“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这是“说知行全一”实即《中庸》的诚明合一。
中国古人的知行合一说,并不注重于建设体系,而强调气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因此,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人合一说为前提的,或者是说是从“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的。

第2题:

为什么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时期?


正确答案:从三国分裂到隋朝统一,三百多年间除了西晋有短暂的安定外,大部分是战乱局面贵族军阀混战,异族侵略和统治,各种矛盾斗争极尖锐。由于政治和经济基的剧烈动荡,汉代取得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发生了动摇。人民陷于苦难失望之中,汉末年传入的求之来世的佛教思想乘虚而入,对他们来说可以寄托虚无的希望。统治者大兴佛教。佛教之盛,带来了佛教艺术的大发展。

第3题: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能动地改造世界方面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论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①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道德修养、道德实践。
②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基本特点是并不注重重建构理论体系,而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

第5题:

中国古代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文化观念?


正确答案:基本特点:铜锡合金、块范铸法、规律性的器类及组合。如殷商时期盛行“重酒”的组合,西周时期盛行“重食的组合”。
纹饰风格虽几经变化,但主体仍是虚拟的动物纹——饕餮及其由之衍变来的其它纹饰。这一特点与青铜礼器维护王权、标明等级身份的文化功能有关。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主要不是用作生产工具,而是用于祭祀和战争,作为礼器和兵器使用。礼器最尊,食器、酒器、乐器、兵器皆可充作礼器。兵器是暴力手段,是国家强制力量的物质保证;礼器是沟通神人的工具,又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据有青铜器的数量多寡,象征着其等级之高低和身份之贵贱,因此,青铜器以物质形态反映着商周时代的礼乐文化。

第6题:

中国古代说的促织指什么动物?


正确答案: 指的是蟋蟀

第7题:

怎样评价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


正确答案: 在知行关系问题上,王守仁反对二程、朱熹的“知先行后”说,认为知行是不可分割的,由此,他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王守仁认为,认识都来自内心,不承认外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当然不会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但他又提出“知行合一”,这在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中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他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知行合一”说,包含三层含义:
1、知行同时发动
他说:“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他认为,良知发动时产生的主观意念、情感、动机等都可以叫做行。他说:“《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即王守仁特别强调行只是一种好恶爱憎的情感。好恶的情感活动即是行,不必身体有所活动,只要心中有所爱憎,就是行了。
2、知行相互依存
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守仁的这些话强调知行二者不可分离的关系,以反对知而不行的弊病。
3、知行相互包含
他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守仁认为,人类有目的的活动都是知行统一的过程。他反对“冥行妄作”,不思维考察便任意地去做,更反对“悬空思索”,揣摩影响,而不去身体力行。他很强调在习行中学习知识。他说,一个人学射,只有“张弓挟失,引满中的”,才说得上是学了射。一个人学书,只有“伸纸执笔,操觚染翰”,才说得上是学了书。这些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即他从知行的不能相离,进而认为知行只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切实用力的方面叫做行,觉悟理解的方面叫做知,两者是不能分开的。

第8题:

为什么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


参考答案: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首先,他用大量精力搜集整理了《诗》、《书》、《乐》,删修了鲁国史书《春秋》,对《易》也进行了整理与研究。《易》、《诗》、《书》、《礼》、《乐》、《春秋》在当时称作“六艺”,后世称作“六经”,成为学校长期使用的课本。
其次,他打破了官府独家办学的格局,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使我国的教育制度有了重大的改革。他在实践中,打破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接收贾人、贱人和农家的子弟入学。在一定程度上说,孔子促使“私学”走向兴盛,并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再者,他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如要求教师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孔子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这些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是孔子教学方法的重要特点。孔子还善于“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坚持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还针对各人的个性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孔子培养了“德行、言词、政事、文学”等各方面各具专长的人才,就是因材施教的结果。
在培养目标上,孔子倡导“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打破商周以来选材任官上的贵族性宗法性,为广大学有专长的下层人士参与国家管理开辟了道路;同时主张出仕后还要不断学习,提出了终身受教育的思想。这是春秋后期社会下层人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反映。在我国教育史和选官制度变革上,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
此外,他还以六经教授生徒,讲解为人之道与治国之道,培育教育了众多的弟子。《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现在有姓名可考的有70余人,其中一部分人出仕为官,另一部分则从事教育,在社会上发生很大影响,形成了儒家学派。两千多年来,孔子倡导的和谐、友爱、克己、为人、团结、凝聚的群体主义伦理道德,孔子倡导的三大教育观,在中国历史上起了巨大的影响。孔子已被国际学术界尊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

第9题:

中国古代的“知行合一”说,强调的是()。


正确答案:身体力行

第10题:

简述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这是“说知行全一”实即《中庸》的诚明合一。
(2)中国古人的“知行合一”说,并不注重于建设体系,而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
(3)“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人合一”说为前提的,或者是说是从“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