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下列属于维新派的有()A、康有为B、梁启超C、章太炎D、谭嗣同E、严复

题目

下列属于维新派的有()

  • A、康有为
  • B、梁启超
  • C、章太炎
  • D、谭嗣同
  • E、严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不属于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是(  )

A.万木草堂
B.时务学堂
C.南洋公学
D.自强学堂

答案:D
解析:

第2题:

维新派有哪些著名报刊与报人?
《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北京,双月刊,格式与京报相似,木刻雕版印刷,雇卖京报者随宫门抄免费赠送给京师。经费由康有为筹措,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1895年11月就是强学会成立。该会决定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出版,作为维新派第1家正式机关报。
《中外纪闻》,1895年12月16日,北京,双月刊,木刻活字印刷,强学书局发行。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与《万国公报》不同的是,《中外纪闻》除论说外,还有中外新闻,有译自外国报刊的,也有采用国内报纸的。陈炽、袁世凯、张之洞等官员都捐了款。由于受到顽固派的抵制,光绪皇帝于1896年1月20日政令查封京师强学会,禁止它的一切活动,《中外纪闻》也被迫停刊,仅出版10个月又5天。
《强学报》,1896年1月12日,上海,5日刊,铅字排印,由康门弟子徐勤、何树龄主编。该报认为,报馆有“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的作用,这也成为该报的办报宗旨。1月25日,张之洞下令停办《强学报》。《强学报》由此终刊,只存在了10多天,共出3期,其中第3期未面世。《强学报》虽然存在时间最短,但它的影响却大于《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因为,《强学报》已不是一般地作空泛议论,而是在推动维新变法的实现。
《时务报》、《湘学新报》、《渝报》、《国闻报》

第3题:

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学堂有()。

A、万木草堂

B、时务学堂

C、船政学堂

D、时敏学堂


参考答案:ABD

第4题: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康有为
  • B、谭嗣同
  • C、严复
  • D、梁启超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 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运动

正确答案:D

第6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中国要取得民族生存和国家独立,只有实行维新变法,下列不属于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张之洞

答案:D
解析:
维新派代表人物主要有康有为、严复、梁启超和谭嗣同等。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7题: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

  • A、康有为
  • B、梁启超
  • C、谭嗣同
  • D、严复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维新派相对洋务派提出了什么新的教育改革,有什么影响?


答案:
解析:
在制度层面: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开议院,兴民权;而洋务派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在经济方面: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而洋务派兴办的一般是官办工业。 在思想文化方面: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触及到了制度层面:二洋务派主张单纯的中体西用,学习西方的制造技艺,只局限在技术层面。 以上的这些变化导致了相对于洋务派,维新派在教育领域_叉有了新的主张: (1)扩大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虫子可进入学堂接受教育,创办了经正女学。 (2)完善了教育管理体制:创办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各省学堂均归京师大学堂管辖。 (3)改革科举制:废八股,开设经济特科,这一措施的实施为思想解放创造了条件,为日后科举制度的废除奠定了基础。 (4)宣传手段方面:兴办学会并发行报刊,这一时期广泛设立报馆,在沟通上下、了解世界形式、介绍和传播西学方面都起到了一定作用,扩大了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 影响:尽管维新变法失败了,但是这场改革掀起了一场冲击封建主义思想的思潮,对于封建教育的废除和资本主义新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维新运动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击了封建文化,椎动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历史上起到了进步作用。

第9题:

早期维新派散文改革有什么特点?代表作家是谁?


正确答案: 早期维新派散文,是随着近代社会要求变革的思潮进一步发展,在文学领域改革的新阶段中出现的一种向新文体过渡的散文。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在散文创作上足以代表新阶段的成就和特点的是早期维新派散文作家冯桂芬、王韬和郑观应。
早期维新派散文改革的特点是:
(1)在创作目的上,他们倡言散文改革,就是要为推动社会改革服务,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彻底否定了桐城“义法”论,表现了要求散文解放的强烈意向。
(2)在创作主张上,极力反对空谈性道,反对泥古,反对刻意模仿和无病呻吟。他们不但强调“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而且还把“论事”列入文学创作的范围之内。他们的主张可看作是“新文体”散文理论的先声。
(3)在内容上,主要以变法自强为中心,对西学作了认真探求,考察西方各国现状,并对其经验教训作了总结,同时对正统的旧学表示了某种程度的非难。
(4)在形式上,以政论散文为主,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刊政论散文集。他们用通俗古文写作的近代报刊政论文体,比起龚自珍、魏源的散文来,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此外还创作有介绍近代欧洲社会和资本主义“文明”的游记散文以及类似后来的报告文学的散文。
(5)在写作风格上,立论新颖,笔调清新,语言简朴,结构严密,以恳挚坦城的感情,陈述救国救民和变法图强的主张,具有革新精神,说服力很强。其政论风格对戊戌时期的维新派政论家有一定的影响。

第10题:

晚清新政中有三股势力“参与爆炸”,下列不属于这三股势力的是()。

  • A、革命党
  • B、立宪派
  • C、北洋军阀
  • D、维新派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