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

简述玉米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题目

简述玉米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环境条件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正确答案: 光照、温度、土壤、地势、降雨量、风霜雹。

第2题:

简述玉米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正确答案: ①土层深厚结构良好;
②疏松通气;
③耕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高;
④酸碱度适宜。

第3题:

简述谷物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正确答案: 1.土壤大多数禾谷类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几乎所有农业土壤都可以种植,但要获得高产,需要有良好的土壤条件、丰富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
2.养分禾谷类作物对氮、磷、钾三要素的要求,虽然不同作物需要量有一定差异,但总体看都要求较高.
3.水分 禾谷类作物的需水量,黍和粟最少,高粱次之,水稻最多,但也随栽培技术、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4.温度 小麦、大麦、黑麦等是典型的耐寒作物,其生物学零度一般在0℃左右,玉米、水稻、谷子、高粱等是喜温作物,其生物学零度在10℃以上.
5.光照小麦、大麦、黑麦等属长日照作物;玉米、水稻、谷子、高粱等属于短日照作物,缩短光照时间可以加速植株发育,使穗提前分化.
6.产量形成 禾谷类作物的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这三个因素,即:单位面积产量(kg)=(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1000×1000)
7. 产量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的不同生育时期逐步形成的.产量构成因素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自动调节.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陆续在生育的中、后期表现出来,并随着个体发育的进程而降低的.穗数是禾谷类作物产量因素中补偿能力最大的.分蘖的发生或成穗或死亡,都是适应环境的一种有效调节.小穗和小花最后的结实,也反映了自身的调节,粒数和粒重是最后可适应调节的因素.可见,禾谷类作物产量因素的自动调节作用,是生长后期的产量因素补偿生长前期损失的产量因素.根据不同的地力条件确定合理的群体结构,调节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是禾谷类作物高产的关键.

第4题:

黄瓜的生长发育周期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正确答案: 黄瓜的生育周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甩条发棵期和结果期。
(1)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需5-6天。对环境要求:应给予较高的温湿度和充足的条件。
(2)幼苗期:从第一片真叶出现到5-6片叶展开。环境条件:应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幼苗生长健壮,多分化雌花。
(3)甩条发棵期:从茎蔓开始伸长到第一雌花出现开放,果实坐住为止,约12-13片叶花芽继续形成,花粒不断增加,为初花期,约需25天。
(4)结果期:第一条瓜坐住,经过连续开花结果,直到植株衰老拉秧为结果期,约30-60天。

第5题:

植物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主要有温度、水分、光照、气体、土壤条件等

第6题:

简述雪茄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正确答案: (一)气候条件
雪茄烟生产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世界上优质雪茄烟集中在气候较温暖的地区1、温度:对雪茄烟叶15℃以下的气温是不适宜的。虽然在15~35℃之间都能调制,但以温度较高为好。另外还要与空气相对湿度结合起来考虑。
2、降雨:雪茄烟的三类烟叶,对雨量的要求是不相同的。芯烟不宜多雨,外包皮烟则要求雨量充足,内包皮烟与芯烟相近。
3、日照:外包皮烟、内包皮烟在云雾多,日照较弱的条件下,(如苏门答腊东海岸)能获得较好的品质;而芯烟则需要充足的光照,以增加烟叶身份和香气。
(二)土壤条件外
包皮烟需要最轻质的土壤,要求土壤结构疏松,自然排水性能好。
内包皮烟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和外包皮烟比较相似。
芯烟需要土壤较粘重,较肥沃,最好的芯烟一般产于深厚的石灰性母质的土壤,也适合种植在粘壤土和粘土上,土壤颜色一般是由黄色到红棕色。

第7题:

简述荔枝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


正确答案: 温度:年平均气温19-24℃,年极端最低温-2℃以上地区为适栽地区。
水分:荔枝适于年降雨量1100mm以上的地区栽培;花期忌雨;花芽分化期要求相对干旱;果实生长期间要求有适宜稳定的土壤含水量;果实生长后期避免多雨。
光照:对光照要求较高,年日照时数1800-2250h,花期应避免强光,开花结果对日照的要求为数天一雨和晴天日数多。
风和大气污染:微风利于传粉和内膛叶的光合;干热风和台风不利于生长发育;SO2破坏叶片的结构和功能,妨碍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F化物阻碍荔枝萌芽抽梢,造成落叶落果。
土壤:适应性广,但以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排灌良好、pH5-6.5的土壤为宜。

第8题:

简述食用菌子实体分化和发育阶段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


正确答案:营养要求:
(1)木质素的大部分(63—92%)α—纤维素和戊聚糖
(2)适当的C/N值是子实体分化的物质基础。
(3)环腺苷酸(c—AMP)
环境条件:
(1)温度:菌丝生长的温度>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子实体分化的温度
(2)水分与湿度
(3)氧气和二氧化碳
(4)pH值:绝大多数真菌喜欢微酸性环境,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一般为5.0—5.5之间。
(5)散射光

第9题:

简述冷弯试验要求的环境条件?


正确答案: 冷弯试验应在10-35℃以下进行,在检制条件下试验应在23±5℃下进行,试样区域应加防护网,以保障试验安全。

第10题:

猴头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如何?


正确答案: (1)、营养:猴头菇能广泛利用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及维生素等。人工栽培时,适宜树种的木屑是最经济而优良的碳源。而甘蔗渣、棉籽壳等也是理想的碳源。麸皮和米糠是良好的氮源,其它能利用的氮源还有尿素、蛋白胨、铵盐、硝酸盐等。
(2)、温度:猴头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2-33℃,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6℃,菌丝代谢作用停止;高于30℃时菌丝生长缓慢易老化,35℃时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2-24℃,以15-20℃最适宜。当温度高于2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或不形成子实体;温度低于14℃时,子实体开始发红,随着温度的下降,色泽加深,无食用价值。
(3)、水分和湿度:培养基的适宜含水量为60-70%,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菌丝培养发育阶段以70%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则需要达到85-95%,此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而洁白。若低于70%,则子实体表面失水严重,菇体干缩,变黄色,菌刺短,伸长不开,导致减产;反之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则菌刺长而粗,菇体球心小,分枝状,形成“花菇”。一个直径5-10cm的猴头子实体,每日水分蒸发量达2-6g。
(4)、空气:猴头菌属好气性菌类,对CO2浓度非常敏感,当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时,就会刺激菌柄的不断分枝,形成珊瑚状的畸形菇,因此菇房保持新鲜的空气极重要。
(5)、光照:猴头菌菌丝生长阶段基本上不需要光,但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需要有50lx的散射光才能刺激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光强度在200-400lx时,菇体生长充实而洁白,但光强高于1000lx时,菇体发红,质量差,产量下降。猴头菌子实体的菌刺生长具有明显的向地性,因此在管理中不宜过多地改变容器的摆设方向,否则会形成菌刺卷曲的畸形菇。
(6)、酸碱度:猴头菌属喜酸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在pH2.4-5的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以pH4最适宜。当pH在7以上时,菌丝生长不良,菌落呈不规则状。子实体生长阶段以pH4-5最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