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

论述国内外持续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关键技术。

题目

论述国内外持续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关键技术。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国内外持续农业的主要模式:
(1)美国的低投入持续农业和高效率持续农业
(2)德国的综合农业
(3)日本的环保型持续农业
(4)印度的持续农业发展
(5)中国的集约持续农业
持续农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有:
(1)动植物高产、优质生产技术
(2)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
(3)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
(4)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
(5)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污染控制技术
(6)生态环境建设与综合治理技术
(7)食品安全生产及监测技术
(8)农业高新技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需要层次理论和期望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 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以阶梯形式形成不同的层次,满足了一个层次的需要后,就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理论的在农业推广上的应用:
1.应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
2.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
期望激励理论的在农业推广上的应用:
1.正确确定推广目标,科学设置推广项目。
2.认真分析农民心理,热情诱发农民兴趣。
3.提高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积极创造良好推广环境,增大推广期望值。

第2题:

论述“可持续农业”的内涵。


正确答案: (1)可持续农业定义是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要。因此是二种能够保护和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2)它包括几层基本的意思:
①可持续农业强调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益作为换取当今发展的代价;
②可持续农业要求兼顾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效益,
③生态上健康的是指在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和发展观指导下,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维护一个健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④经济上有活力的指绝不因为要保护环境和维护资源而牺牲较高的生产力目标和农业竞争力(包括比较效益);
⑤社会能够接受的主要指不会引起诸如环境污染和生态条件恶化等社会问题,以及能够实现社会的公正性,不引起区域间、个人间收人的过大差距。

第3题:

论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答案:
解析:
(1)以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为主导;(2)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4)多种民间服务主体+农户;(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

第4题:

简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正确答案: (1)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土地、水、气候等)
(2)农业品种的繁育及其高效种养技术,优质、高产、抗逆
(3)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4)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技术
(5)农业信息化技术

第5题:

论述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要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如何尽可能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降低资源成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生态学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样,这也是农业生态学要探索的问题。把握农业生产的生态一技术一经济复合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特点,从整体结构优化和提高系统功能上进行合理调控,以促进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和对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并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已逐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作为直接以生物和自然资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更为重要,而以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农业生态学,也必将随之受到更普遍的重视。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将全面步入发展新阶段,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尤其面临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效解决产量与品质、增产与增收的矛盾,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已是新阶段农业的迫切任务。在这种背景下,有效解决日趋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意义更为重大,因此,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将越来越活跃,其学科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

第6题:

论述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及其社会目标。


正确答案: 田园城市”理论创想者霍华德协商,对田园城市下了个简短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他的主要观点包括: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建设新型城市,把城市生活的优点与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
(1)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对建成区用地的扩张进行限制;
(2)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系统;
(3)用绿带和其他敞地将相对独立的居住区隔开;
(4)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
(5)各功能间拥有良好的铁路(交通)联系;
(6)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
田园城市的社会目标:
(1)通过土地价格公共政策规定限制房客的房息压力;
(2)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
(3)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共所有;
(4)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
(5)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包括自我创造就业岗位的专业户。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第7题:

论述什么是生态农业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也就是以生态学的原理为指导,应用农业生态工程的方法及现代科技成就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的技术集约型农业。
特点:
(1)强凋以提高第一性生产力作为活化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提,为此不但不排斥,而且积极应用新技术(包括常规增产技术)和合理投入;
(2)强凋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生态规划与生态技术实现扬长避短和系统优化、“接口”强化,而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单一作物产量或单一产业;
(3)部分实现稀缺资源的替代和弥补,一方面充分挖掘系统内部资源潜力,另一方面高效利用购买性农业投入;
(4)通过改善各种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投入结构),在不增加其他投入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5)通过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效益,降低成本,为农村大量过剩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维护农民积极性;
(6)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等。

第8题:

论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及其实现的途径。


正确答案: (1)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地改造农业系统,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一个经济和技术发展过程。
(2)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联系我国的实际(人多地少,财力不足,工业不发达等),只能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3)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生物技术现代化和机械技术现代化相结合;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和农业现代化技术相结合;机械工具以及半机械工具和手工工具相结合的道路。
(4)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坚持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注重智力投资;坚持农、林、牧、渔全面发展;注重保持生态平衡;要给予农业保护政策;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工业等,只有这些工作搞好了,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

第9题:

论述“耕作制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正确答案: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既有技术指导作用,又能为农业生产决策服务,是集技术与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可持续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方针与原则,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又是在这一方针与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技术措施。因此耕作制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第10题:

什么是大农业及其发展模式?


正确答案: 大农业定义是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等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各产业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构的整体性是建立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础。大农业的发展模式是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立体种植,横向延伸,建设农林牧副渔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