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

控制酸性污染物排放和酸雨污染有哪些主要途径?

题目

控制酸性污染物排放和酸雨污染有哪些主要途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选项属于污染物排放特点的有()。

A:污染物排放量
B:污染物排放去向
C:纳污河流水质
D:主要污染物种类

答案:A,B,D
解析:
污染物排放特点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以及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浓度等。

第2题:

下列选项属于污染物排放特点的是()。

A:污染物排放量
B:污染物排放去向
C:纳污河流水质
D:主要污染物种类

答案:A,B,D
解析:
污染物排放特点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浓度等,选项C与题目不符。

第3题:

我国酸雨主要出现于长江以南,北方只有零星分布,这是因为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来自沙漠的沙尘和当地土壤都偏碱性。

由此可以推出:

A.长江以北地区的酸性污染物排放较少

B.长江以南地区的土壤偏碱性的较少

C.沙尘天气可有效降近酸雨出现的几率

D.有酸雨的地区出现沙尘天气的几率较小


正确答案:C

本题属于推出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北方多沙尘,沙尘和土壤偏碱性,结论是南方多酸雨,北方少酸雨。根据推出类题目的解题技巧:从文章主旨寻找隐含的结论或内在的含义,要么是文章主旨的抽象概括,要么是文章主旨符合逻辑的进一步延伸,选项C正是对主旨的抽象概括,说明沙尘天气可以降低酸雨出现的几率。选项A是说污染物排放,原文中无法推出;选项B是说南方土壤偏碱性较少,因为酸雨少的原因有两方面:沙尘和土壤偏碱性,因此不能因为南方多酸雨就认为土壤偏碱性较少,有可能少沙尘是主要原因;选项D是说多酸雨地区也少沙尘天气,正好颠倒了论证的因果关系。

 

第4题:

当规划水平年水功能区的污染物入河量预测结果大于消纳能力时,应根据水功能区的管理目标、纳污能力、治理需求等制定()。

  • A、污染物入河控制量
  • B、污染物排放控制量
  • C、污染物排放削减量
  • D、污染物入河削减量

正确答案:A

第5题:

根据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哪些区域可以被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

  • A、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
  • B、酸雨控制区
  • C、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 D、烟尘控制区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符合项目所在地行政区域()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A:主要污染物排放、节能和用水
B: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地和用水
C:主要污染物排放、节能和废物再利用
D: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地和废物再利用

答案:B
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地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第7题:

下图是广州市2010--2016年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读图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8分)



(1)据图分析2010--2016年广州市的酸雨污染有什么特点 (2分)
(2)广州地区形成酸雨的人为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2分)
(3)酸雨会对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4分)


答案:
解析:
(1)酸雨频率呈波动降低趋势,酸雨的pH值呈波动增大的趋势。 (2)汽车尾气、工业废气。
(3)腐蚀建筑物,污染水源和土壤,破坏植被。

第8题:

以下哪些内容属于“水十条”的内容:()

A、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B、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

C、落实责任,全民参与

D、完成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控制水体污染物排放量及减少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等,是控制水体污染的基本途径。试简述有哪些基本途径?


正确答案:(1)改革生产工艺
(2)重复利用废水
(3)回收有用物质

第10题:

以下不属于《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措施有()。

  • A、二氧化硫控制区域酸雨控制区制度
  • B、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制度
  • C、燃煤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制度
  • D、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制度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