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

草原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特点是什么?

题目

草原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特点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特点及产生原因是什么?改善汽车在低温下使用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特点原因:1、发动机起动困难:润滑粘度影响、燃料的影响、蓄电池的影响。
2、总成磨损严重:润滑油润滑不良、燃油气化不好、气缸或水箱冻坏。
3、燃料消耗量增加:工作台温度低、磨损损失大、发动机输出功率下降。
4、零件材料性能产生变化、某些机件变脆易损。
措施:1、加强季节性维护:选用冬季燃料和润滑油、检查冷却系、检查调整油电路、准备好过冬装备、发动机保温、蓄电池保温、冷却系使用防冻液。
2、起动前对发动机热。
3、改善混合气的形成条件、必要是使用防冻液

第2题:

心力衰竭患者水肿的原因及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心力衰竭患者的水肿主要由于钠水潴留和静脉淤血而毛细血管压增高所致。
水肿的特点:水肿出现于身体的下垂部(重力性水肿)。仰卧时则以腰骶部最显著。能下床活动者,以脚、踝内侧较明显。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

第3题:

什么是系统误差?特点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系统误差是由于观测仪器结构和环境所造成的,他的显著特点是测值往往向一个方向偏离。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很多,有来自人员、仪器、环境、观测方法等多种原因:如电缆接长,调换接收仪表;仪器绝缘降低,仪器质量不好,操作人员水平差等等。

第4题:

山谷风形成的原因与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原因:在山区,白天风自谷底沿山坡向山顶吹,夜间,风自山顶沿山坡向谷底吹,随昼夜交替有规律变化,称为山谷风。白天,山顶增热比山谷快,山顶空气受热上升,山谷的空气下沉,谷底的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夜晚,山顶散热比山谷快,山顶空气温度比山谷地区低,山顶上的空气冷却沿山坡下滑,形成了山风。
特点:谷风一般出现在日出后9-10时开始,午后最强.日落后山风开始,逐渐增强,到日出前最强。通常谷风比山风强些,在夏季较明显,冬季较弱。

第5题:

CO2气体保护焊的特点是什么?飞溅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其特点是
(1)CO2气体的氧化性;
(2)气孔由于气流的冷却作用,熔池凝固较快,很容易在焊缝中产生气孔。但有利于薄板焊接,焊后变形也小。
(3)抗冷裂性由于焊接接头含氢量少,所以CO2气体保护焊具有较高的抗冷裂能力。
(4)飞溅飞溅是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主要缺点。
产生飞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CO气体造成的飞溅;
2)斑点压力引起的飞溅;
3)短路时引起的飞溅。

第6题:

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有五点:
政治斗争的需要
西方文化的撞击
社会思潮的变革
旧文学的日益没落和翻译文学的影响
新的读者群体形成

第7题:

草原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分级的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从草原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角度出发,将土―草―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虑,这个整体中最活跃的部分为生物,因此营养元素分级以生物体中含量的多少为依据。

第8题:

亚洲的降水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各种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使亚洲的降水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差异。亚洲降水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大致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在中亚和西亚出现最干旱的荒漠地区。
(1)马来群岛及其附近,因处于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常年阳光直射或近于直射,温度高、湿度大,年雨量超过2,000毫米。由于太阳直射一年有两次越过赤道南北移动,因此雨量分配在一年中也有两次高峰,但总的来看,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2)亚洲东、南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东南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和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因受季风影响,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年降水量从南向北渐减,多在600~1,000毫米之间,是亚洲著名的季风夏雨区。这里个别迎风山坡,降水特别丰富,如著名的世界湿角乞拉朋齐即在此区。另外,个别地区,冬季风从海上吹来,又受地形抬升影响,也有很多降水,如日本群岛的西部、我国东南沿海、中南半岛东部、印度半岛东部沿海等都属冬雨较多的地区。
(3)西伯利亚,面向北冰洋,一般是少雨区域。北亚降水分布,随着距离大西洋的远近而从西向东递减,西部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其它地区大部不超过350毫米,东北部则减到200毫米;但到太平洋沿岸一带,受海洋季风影响,则降水又较多。北亚气候寒冷,蒸发较弱,冻土广布,虽降水较少,但仍为冷湿环境。
(4)西亚和中亚少雨区。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位于东北信风带,降水多在150~200毫米以下,甚至有些地区成为荒漠。小亚细亚沿海及地中海东岸,因受地中海影响,冬季多气旋过境,降水较多,小亚细亚内陆降水偏少。中亚一般是指中亚细亚、我国西藏和新疆、蒙古这一广阔区域,由于离海较远,多为闭塞高原与盆地,且东、南方面多高山环绕,海风难于深入,因此年降水量较少,一般都在40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甚至不足100毫米,内陆有大面积荒漠存在。
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也影响亚洲降水的季节分配。冬季大部地区盛行干冷陆风,不易致雨,故降水较少;当冬季陆风经过海面变为湿润气流再登陆后,受到地形抬升,亦可导致冬季降水;此外,冬季侵入亚洲西部的大西洋气旋,给西伯利亚的西北部带来降雪,在小亚细亚、伊朗和中亚山麓等地区,也能形成冬季降水。亚洲夏季盛行海风,加以地形、气旋等影响,极易引起降雨。西亚系与北非和地中海连续地带,属冬雨区和全年干燥少雨区。
亚洲在降水方面另一个特点,即在某些地区雨量变率很大。如西亚雨量变率最高可达55%,印度西北部也在30%以上,我国淮河以北也超过25%。降水变率大的原因,与每年4~5月中纬高气压强弱和夏季赤道气团的盛衰有密切关系。

第9题: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一种描述,此现象能说明:()

  • A、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高
  • B、草原生态系统的更新速度很快,生产力很高
  • C、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很高
  • D、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强,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影响

正确答案:A

第10题:

中国传统社会中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及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的特点: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分工简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很少进行商贸交流。农业的部门结构比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教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的水平上;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和组合处于低级的和自发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