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

简述诱变育种及特点

题目

简述诱变育种及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诱变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能提高突变频率,扩大变异范围。
(2)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改良植物品种的个别性状。
(3)改变植物的孕性,促进远缘杂交成功。
(4)变异稳定快、育种年限短。

第2题:

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


正确答案: (1)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2)专一性强特定的化学药剂,仅对某个碱基或几个碱基有作用,因此可改变某品种单一不良性状,而保持其它优良性状不变。
(3)化学诱变剂可提高突变频率,为人工选育新品种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
(4)化学诱变剂是靠其化学特性与遗传物质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造成的,多基因点突变,且有迟发效应,在诱变当代往往不表现,在诱导植物的后代,才表现出性状的改变。因此,至少需要经过两代的培育、选择,才能获得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5)诱变后代的稳定过程较短,可缩短育种年限

第3题:

试述诱变育种的特点


正确答案: 1)提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创造新类型
2)打破连锁,提高重组率
3)有效地改良品种的某些个别性状
4)突变性状稳定较快,缩短育种年限

第4题:

简述诱变育种的筛选过程。


正确答案: 诱变育种的筛选过程:筛选过程主要包括传种斜面、菌株保藏和筛选高产菌株
(1)传种斜面:主要挑选生长良好的正常形态的菌落传种斜面,并可适当挑选少数形态或色素有变异的菌落,经诱变处理,形态严重变异的往往为低产菌株。
(2)留种保藏菌种:经筛选挑出比对照生产能力高10%以上的菌株,要制成砂土管或冷冻管留种保藏。
(3)筛选高产菌株:诱变处理后的孢子传种斜面后,进行生产能力测试筛选。为了获得优良菌株,初筛菌株的量要大,发酵和测试的条件都可粗放一些。可以采用琼脂块筛选法进行初筛,也可以采用一个菌株进一个摇瓶的方法进行初筛。随着以后一次一次的复筛,对发酵和测试的条件应逐步提高,复筛一般每个菌株进3-5个摇瓶,如果生产能力继保持优异,再重复几次复筛。初筛和复筛均需有亲株做对照以比较生产能力是否优良。复筛后,对于有发展前途的优良菌株,可考察其稳定性、菌种特性和最适培养条件等。

第5题:

简述诱变育种的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1)诱变育种一般包括诱变和筛选两个部分,诱变育种是诱变和筛选过程的不断重复,直到获得高产菌株
(2)诱变部分成功的关键: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剂种类和剂量的选择、合理的使用方法。筛选部分包括初筛和复筛来测定菌种的生产能力

第6题:

诱变育种有何意义及特点?辐射诱变中电离辐射作用过程?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如何?


正确答案:诱变育种的意义:
A.改良单基因控制的性状
B.提高突变频率
C.丰富原有的基因库
D.改变植物的育性
F.改变植物有性交配的亲和性
E.缩短营养系品种育种年限
诱变育种的特点:
A.提高突变频率,扩大变异谱
B.适于进行个别性状的改良
C.育种程序简单、速度快
D.变异的方向和性质难以掌握
E.与其它育种方法结合,效果更好
过程:
物理阶段: 辐射能量使生物体内各种分子发生电离和激发。
物理—化学阶段:通过电离的分子重排,并产生许多化学性质很活泼的自由基。
化学阶段:是自由基的继发作用,与生物大分子发生反应,使其发生损伤性变化。
生物学阶段:受损伤的生物大分子使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其组成发生变化,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产生遗传效应。
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
DNA是重要的遗传物质,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从分子水平来说是引起基因突变,即DNA分子在辐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包括氢键的断裂、糖与磷酸基之间的断裂、在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碱基之间形成嘧啶二聚体以及各种交联现象。

第7题:

简述诱变育种、倍性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概念。


正确答案: 诱变育种:人为地诱发植物产生遗传性的变异,从中选择、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倍性育种:通过改变染色体组的数量或结构,产生不同的变异个体,选择优良个体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基因工程育种:用生物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从转化细胞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新类型构成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的育种技术。

第8题:

什么是诱变育种?并简述它的优点及缺点。


正确答案: 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导作物的种子或其它器官,发生遗传变异,通过人工选择挑选有利变异类型,培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品种的方法。
优点:变异类型多,时间短,改变育性;
缺点:易对人体产生危害,化学诱变剂多为有毒物质安全性不高,难以确定诱变的变异方向

第9题:

简述诱变育种中对诱变剂的选择要求。


正确答案: 诱变育种中对诱变剂的选择:
(1)一般对于遗传上不稳定的菌株,可采用温和的诱变剂,或采用已见效果的诱变剂;对于遗传上较稳定的菌株则采用强烈的、不常用的、诱变谱广的诱变剂。要重视出发菌株的诱变系谱,不经常采用同一种诱变剂反复处理,以防止诱变效应饱和但也不要频频变换诱变剂,以避免造成菌种的遗传背景复杂,不利于高产菌种的稳定。
(2)选择诱变剂时,还应该考虑诱变剂本身的特点,例如紫外线主要作用DNA分子的嘧啶碱基,而亚硝酸则主要作用DNA分子的嘌呤碱基,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使用,突变谱宽,诱变效果好。
(3)关于诱变剂的最适剂量,高剂量虽然负变株多,但变异加幅度大;中等剂量或更低的剂量,这种剂量不会导致太多的负变株和形态突变株,因而高产菌株出现率较高;更为重要的是,采用低剂量诱变剂可能更有利于高产菌株的稳定。

第10题:

简述诱变育种的步骤。


正确答案: 1、出发菌株的选择
2、处理菌悬液的制备
3、诱变处理
4、中间培养
5、分离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