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

在生产上施用微量元素的原因主要是()。A、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不足B、土壤中有效态大量元素不足C、土壤中微量元素总量不足D、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

题目

在生产上施用微量元素的原因主要是()。

  • A、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不足
  • B、土壤中有效态大量元素不足
  • C、土壤中微量元素总量不足
  • D、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原则不包括( ):

A.针对性强

B.施用量大

C.在经济作物应用较多。


正确答案:B

第2题:

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少,对苗木生长作用不大,没有也能正常生长,所以对苗木不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大量元素肥料的大量施用往往容易引起微量元素的(),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缺失 Ca与其他元素产生拮抗

第4题:

烤烟生产上产生“黑暴烟”的主要原因一般是施用()过多。


正确答案:

第5题:

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有哪些方法?


正确答案: (1)土壤施肥。即做基肥、种肥或追肥时把微量元素肥料施入土壤。这种施法虽然肥料的利用率较低,但有一定的后效。含微量元素的工业废弃物和缓效性微肥常采用这种施肥方法。
(2)种子处理。包括浸种和拌种两种方法。浸种时将种子浸入微量元素溶液中,种子吸收溶液而膨胀,肥料随水进入。常用的浓度是0.01%~0.1%,时间是12~24小时。拌种是用少量水将微量元素肥料溶解,将溶液喷洒于种子上,搅拌均匀,使种子外面沾上溶液后阴干播种,一般每千克种子用2~6克肥料。
(3)根外追肥。即将微量元素肥料溶液用喷雾器喷施到植株上,通过叶面或气孔吸收而运转到植株体内。常用的溶液浓度是0.01%~0.1%。
(4)蘸秧根。这是水稻的特殊施肥法,其它需要移栽的农作物也可以采用蘸秧根的方法施肥。

第6题:

微量元素施用技术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土壤施肥:采用条施或穴施,但施用时必须均匀,此时可将微量元素肥料和有机肥料或细土混匀后施用。
(2)浸种:常用浓度001—01%,浸种12—24小时;
(3)根外喷施:常用浓度为001—01%,一般在无风的下午到黄昏前喷施,效果均不错。

第7题: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总比不施用好,施用多总比施用少好。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植物在幼苗期所需要的施用的大量元素是( )。

A.P

B.K

C.微量元素

D.N


正确答案:D

第9题:

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方法包括()和()两类,其中的()方法,具有用量少和见效快的特点,因而被认为是微量元素肥料最经济有效的施用方法。


正确答案:叶面喷施;根外追肥;叶面喷施

第10题:

简要回答农业生产上不能一次施用过多的化肥。


正确答案: (1)施用过多化肥使土壤溶液处于高渗状态,植物根系直接的吸水困难,导致间接的吸盐困难,若土壤溶液的水势低于植物细胞水势,则植物大量失水造成永久萎蔫,植物不仅不能吸盐甚至死亡。
(2)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有被动吸收与主动吸收二种形式。研究发现植物大量地通过载体逆电化学势梯度主动运转矿质元素,而载体运输具有饱和效应,因此一次施用过多化肥,不仅不能加快离子的主动吸收过程,相反肥料易被雨水冲走造成浪费以及“烧苗”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