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

简要介绍测定光合速率的三种方法及原理?

题目

简要介绍测定光合速率的三种方法及原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具体内容要求是:“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某教材该节教学内容首先交代了“光合作用”的定义,之后通过介绍“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中科学家的探索思路。奠定对光合作用具体过程的知识和方法基础。紧接着详细说明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转化,然后联系农业生产实际,总结“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强度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深化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应用。最后与光合作用对比,简述“化能合成作用”,完善自养生物的营养类型。
依据上述内容。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答案: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合理的课时安排。 【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②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③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④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⑤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分析,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
②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收集和处理事实→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使学生认同科学原理的创立是科学家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建立起来的。
②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③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增强“科学—技术—社会”的意识。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安排2课时.拟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安排—课时;“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及“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强度的影响”安排一课时。

第2题:

不同品种的不同节位叶片的光合速率不同,总体上主茎中间部位15~20节位的叶片光合速率最高,下部和前端叶片光合速率较低。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简要介绍点式列车控制级别的原理。


参考答案:点式列车控制运行在南京2号线项目中用作补充和后备的ATP系统。点式列车控制运行基于固定闭塞的列车间隔原理,列车的间隔由基于传统进路监控的联锁(当信号机后方所有允许列车进入区间的进路条件满足时,给出开通信号显示)来保证。

第4题:

介绍蜂王方法有()、()及()等三种。


正确答案:直接介绍法;喷烟介绍法;诱入器介绍法

第5题:

简述速率法测尿素(urea)的测定原理。


正确答案: 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氨在α-酮戊二酸和还原型辅酶Ⅰ存在下,经谷氨酸脱羟酶(GLDH)催化生成谷氨酸。同时,还原型辅酶Ⅰ被氧化成氧化型辅酶Ⅰ。还原型辅酶Ⅰ在340nm波长处有吸收峰,其吸光度下降的速率与待测样品中尿素含量成正比。

第6题:

简要介绍药物对肺脏的毒性作用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 (1)微粒人沉积;
(2)气道反应;
(3)肺水肿;
(4)呼吸道损伤;
(5)肺毒性介质。 

第7题:

水泥密度测定的原理及测定方法?


正确答案: 水泥密度:表示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水泥密度的单位是g/cm[3]。
1.方法原理将水泥倒入装有一定量液体介质的李氏瓶内,并使液体介质充分地浸透水泥颗粒。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水泥的体积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体积,从而算出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即为密度,为使测定的水泥不产生水化反应,液体介质采用无水煤油。
2、测定步骤
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到0至1mL刻度线后(以弯月面下部为准),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内,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温应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时的温度),恒温30min,记下初始(第一次)读数。
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干净。
水泥试样应预先通过0.90mm方孔筛,在110±5℃温度下干燥1h,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水泥60g,称准至0.01g。
用小匙将水泥样品一点点的装入6.1条的李氏瓶中,反复摇动(亦可用超声波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静置于恒温水槽中,恒温30min,记下第二次读数。
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0.2℃。
结果计算
水泥体积应为第二次读数减去初始(第一次)读数,即水泥所排开的无水煤油的体积(mL)。
水泥密度ρ(g/cm3)按下式计算:
水泥密度ρ=水泥质量(g)/排开的体积(cm[3])
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且取整数到0.01g/cm[3],试验结果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0.02g/cm[3]。

第8题:

本讲义简要介绍的项目管理常用的技术方法有三种,即:工作分解结构(WPS)、关键路径法(CPM)和:()

A.赢得值原理(EVC)

B.直方图法

C.综合分析法

D.统计分析法


答案:A

第9题:

简要介绍脐疝的治疗方法。


正确答案:(1)保守疗法(或非手术治疗方法):压迫绷带疗法和刺激剂疗法;
(2)手术疗法。

第10题:

简要说明提高一种陶瓷材料韧性的方法及原理。


正确答案: 相比于金属而言,脆、难以变形是陶瓷的一大特点,为了改善陶瓷的脆性、提高其韧性,目前采取降低晶粒尺寸,使其亚微米或纳米化来提高塑性和韧性,采取氧化锆增韧、相变增韧、纤维增韧或颗粒原位生长增强等有效途径来改善之。
纤维增韧原理:利用一些纤维的高强度和高模量,使之均匀分布于陶瓷材料的机体中,生成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当材料受到外载荷时,纤维可以承担部分的负荷,减轻了陶瓷本身的负担,同时纤维可以组织或抑制裂纹扩展,从而改善了陶瓷材料的脆性,起到增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