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

福利经济学

题目

福利经济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是寻求最大社会经济福利的经济理论体系,它主要研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以及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以增进社会福利。作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分支,福利经济学不仅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公共选择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亦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发挥着直接的特别重要的作用。福利经济学产生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有学者认为福利经济学最早起源于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改良主义者霍布森。经济学界一般将福利经济学分为新旧两派,旧派以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为代表;新派则导源于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为英国的卡尔多、希克斯与美国的勒纳、萨缪尔森等所倡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认为最大福利的内容是经济效率的学派是()

  • A、福利经济学
  • B、新福利经济学
  • C、瑞典学派
  • D、凯恩斯主义

正确答案:B

第2题:

福利经济学属于()的范畴。

  • A、实证经济学
  • B、宏观经济学
  • C、规范经济学

正确答案:C

第3题: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答案:
解析: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给定性状良好(连续的、凸向原点的、严格单调的)的消费者偏好,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从适当的初始配置出发,通过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即效率与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帕累托最优可以通过瓦尔拉斯式的竞争性均衡来实现。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表明分配与效率的问题可以分开考虑,通过税收等分配手段,在不影响价格体系的前提下,不会影响有效均衡的实现。

第4题:

简述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新福利经济学主张效用序数论。
(2)新福利经济学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和效用序数论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
(3)新福利经济学家认为福利经济学应当研究效率而不是水平,只有经济效率问题才是最大福利内容。
(4)补偿原则是新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5题:

论述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论和福利国家制度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在社会保障学形成过程中,西方出现了所谓“福利国家论”、“福利国家制度”和“福利经济学”三种理论°
①福利经济学°1920年庇古《福利经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福利经济学基本观点: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也越大,收入越平均,福利也越多,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同等数量的收入或货币,对于穷人的“边际效用”要比富人大°因此,主张实行收入均等化政策°
②福利国家论°福利国家论主张:
A.收入均等化,通过对不同收入阶层的赋税差别来实现再分配;
B.社会福利化,即通过国家提出一整套津贴补助、社会保险和公共救济制度,包括失业救济、退休金、养老金、家庭补助、医疗保险、卫生保险、住房补贴以及文化、教育等社会服务或设施等,以期实现“现代自由民主”的国家,即高福利型的国家;
C.充分就业化;
D.国有化和计划化、工程社会化;
E.混合经济论。
③福利国家制度。1942年11月,英国社会学家威谦?贝弗里奇在英国政府的委托下提出了《社会保障及相关服务》的著名报告。这被称为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的实践即为“福利国家制度”。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以部分工业国有化、实现充分就业和社会福利为纲领,并先后施行了社会保险、工业伤亡、家庭补助、社会保健四种社会福利法案。

第6题:

公共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有庇古创立的福利经济学在理论的构建上围绕着三个命题:
① 共同利益:回答相互竞争的经济体系中买者和卖者之间是否有共同利益;
② 公平分配:统治者在制定分配方案时必须考虑共同利益,弥补市场机制在公平上的缺陷;
③ 社会福利:所谓社会福利是指个人对日益增长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满足程度。社会福利的提高和公共利益的实现是通过市场机制还是通过政治过程。
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原则已经成为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原则是公共部门从事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7题:

简述新福利经济学的福利命题。


正确答案: 新福利经济学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和效用序数论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

第8题:

证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叙述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并说明它的含义.


答案:
解析: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确保竞争市场会使贸易利益达到最大,即一组竞争市场所达到的均衡分配必定是帕累托有效配置。这样的配置不可能有任何其他合意的特征,但一定是有效的。 (2)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如果所有交易者的偏好呈凸状,则总会有一组这样的价格,在这组价格上每一帕累托有效配置是在适当的配置禀赋条件下的市场均衡。即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帕累托有效配置均能达到竞争均衡: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意指分配与效率问题可分开来考虑。任何帕累托有效配置都能得到市场机制的支持。市场机制在分配上是中性的,不管商品或财富公平分配标准如何,都可利用竞争市场来获得这种市场机制。 价格在这种市场体制中起着两种作用。一是配置作用,即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一是分配作用,即确定不同的交易者购买各种商品的数量。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认为这两种作用可以区分开来,即可重新分配商品的赋有量来确定个人拥有多少财富,然后,再利用价格来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 其政策含义是通过实行不同价格来进行收入再分配的做法实为无效的下策。

第9题:

论述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论和福利制度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也越大;收入越平均,福利也越多。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同等数量的收入或货币,对于穷人的“边际效用”要比富人的大。因此主张实行均等化政策。
福利国家论的基本观点:
1.收入均等化,通过对不同收入阶层的赋税差别来实现再分配;
2.社会福利化,即通过国家提出一整套津贴补助、社会保险和公共救济制度,以期实现“现代自由民主”的国家,即高福利型国家;
3.充分就业化,
4.国有化和计划化、工程社会化,
5.混合经济论。
福利国家制度是社会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在英国政府委托下提出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的实践。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以部分工业国有化、实现充分就业和社会福利为纲领,并先后实行了社会保险、工业伤亡、家庭补助、社会保健四种社会福利法案。

第10题:

说明福利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


正确答案:福利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论证的―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明:完全竞争模型可以导致帕累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它从微观经济学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的角度出发,从生产资源有效率的配置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这两个方面来研究一个国家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所需具备的条件和国家为了增进社会福利应有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