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学

如何理解人民战争的基本精神?

题目

如何理解人民战争的基本精神?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


正确答案: (1)自强不息代表了中国哲人关于世界观的一种基本的态度。原话出自于《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古人所说的天,这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气,古人那时候没有纸,写一个字是惜字如金,能用一个字绝对不用两个字,不像我们现在那么随便写,那时候是刻在甲骨板上、竹子上,很难的。天行健,就代表了中国哲人对世界怎么样的一种回答。古人所说的天,包括了地,也包括了人,那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世界总体概念。
(2)实事求是作为一种知论,跟自强不息的世界观、人生观是紧密相连的,表现出我们中国哲学重视实践、关怀现实问题,这样一种品格。实事求是本来是一个形容词,最早出现不是哲学用语,是一个形容词,汉代有一个王好学修古、实事求是,但是到了十六世纪就变成了一个哲学词,是一种做实际学问,能够有利于国计民生、治国安邦的这样一个道理、学风。实事求是表明我们求知要从实际的行动、行为中了解,求到那个是,指导人生的实践、社会的实践,从它的真理性得到检验。
实事求是,当然中国所说的实事,不是指那个开门五件事,古人所说的实事,主要是这么三件事,正德、利用、厚生,这是《左传》的一个提法。正德就是提高你的道德意识,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正德必须是放在首位。第二条叫做利用,这个利用那就是发展生产,提高你这个生产能力。厚生,过的舒服一些,现在日本还保留着中国传统哲学的说法。
(3)辩证逻辑
中国哲学基本的思维方式,我们不是形式逻辑,A同时是A,同时又是非A,这样的辩证逻辑的思维方式上。中国哲学应该说在辩证思维上是最丰富的,起步最早。中国的辩证思维大概有这么几种类型,一个是以老子为代表的贵柔辩证法,把辩证法重点放在阴阳的阴,水是最柔弱的,但是水又是最有力量的,滴水穿石。另外就是孙子的辩证法,他的军事辩证法,是建立在刚阳,铁的原则就是两军相遇勇者胜,《孙子兵法》有七千多字,通篇是刚阳精神,要敌人听我的指挥,所以他也以水做比喻,但是他崇尚的水不是柔弱,而是水的灵活,遇圆则圆、遇方则方,所以兵行像水,懂得辩证法就是因势利导,把理论中心转到阳的一面。道家、兵家把阳挑去了,最后儒家就讲中庸,中庸既不过又无不及,那就是恰到好处,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
这是第三点内容,辩证思维。第一个是讲世界观,第二个是知识论,这是我们思想方法的演进。
(4)以人为本
关怀人生实际,关怀怎么样做,这恐怕是我们中国哲学的独到韵味、独到精神,中国哲学说来说去,它就是教你怎么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一门学问。中国哲学的理论关注点,不是自然、不是彼岸,而是现实的人生,怎么样把你这几十年过得更好、更有意义,无愧于祖宗、无愧于天地。中国哲学也谈天,但是我们中国人谈天,像是荀子写过《天论》、柳宗元写过《天道》、屈原写过《天问》,《天问》是光问不答,有自然哲学的味道,《天论》和《天道》都是《易传》的模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谈天,都是为了说明做人的道理,中国哲学独到的精神,司马迁有一个表述,中国哲学的基本理论诉求叫做交天人之际,这个际就是关系了。中国哲学不是单纯地谈论天,也不是谈论人,就是交天人之际,把天作为人生存的一个环境放在那里。“通古今之变”,古和今通过一个变,现代的中国是古代的中国发展和继承,所以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感最强的民族,我们的编年史比哪一个国家都要长,时间最差的就是印度人,他没有时间观念,他的编年史是根据西游记的记载来整理的,但是我们很早就有了,司马迁说要通古今之变。
(5)内在超越
这是中国哲学对于价值问题的一个基本态度,中国哲学不讲究彼岸,但是中国哲学并不等于不讲究超越,中国人也有超越意识。所谓超越是什么呢?超越就是一种把现实提升到理想的层面,理想对于现实来说是超越。超越就是对你现状的否定,人就是这么一个怪物,就是不满足于现状,如果人满足于现状就是动物。
中国哲学的超越跟别的民族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它的超越是内在超越,是人对人自己的一种超越。用中国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超凡入圣,要把一个普通的人、凡夫俗子提升到圣人的层面,圣人对于凡人来说就是超越,所以我们定位的目标就是在圣人,但是圣人还是人啊。这还是有内在的联系。你想西方人、印度人讲超越,就把人不再变成人了,把人不再变成人并不是把人降低了,那就是人还可以更高,比人更高的就是佛、天使了,所以他的超越,不是人自己对自己的超越,是来自于另外的一个世界,对于现实等待超越的人,给他以拯救、提升。
(6)有容乃大
中国哲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它的总体显示出一个宽容的包容性,它的包容性跟宗教哲学相比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宗教哲学是排他性的,你不能想象一个人接受了基督教哲学,同时又接受伊斯兰教,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宗教哲学是具有排他性的。
(7)爱国精神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甚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2题:

人民战争思想基本精神的实质是()。

  • A、战争的目的为了人民
  • B、进行战争依靠人民
  • C、充分动员和武装人民
  • D、胜利果实属于人民

正确答案:A,B,D

第3题:

如何理解志愿精神?
志愿精神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是“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志愿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被作为国民精神大家赞扬和提倡,成为其公民社会的基础。志愿精神是人类的天性,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志愿精神的源泉就是人的需要。参与志愿服务,就是在利他主义、慈善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人们追求心灵的满足和更完善的人生,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具体表现。

第4题:

如何理解“文化”的实质是“精神”?


正确答案:狭义的理解就是指精神层面。广义的理解则是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人的精神成果,人类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一切精神成果,应该归纳在“文化”的这个范畴里面,当然政治法律思想是整个精神成果的核心,哲学也应该是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文化和文明有这样一种关系:人类文化发展到较高的阶段或水平的时候,就称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文明和野蛮是相对立的,野蛮人缺乏文化,而文明的人很有文化修养。在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中,应该从四个层次去理解文化:
1.文字知识和思想理念水平。
2.科学技术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
3.哲学修养是一种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5题:

如何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正确答案:1、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出发,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
2、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出发,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3、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出发,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4、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出发,牢牢把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第6题:

如何理解“打一场扫黑除恶人民战争”?


正确答案: ①采取多种形式,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设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报信箱和专门举报网站,发动群众举报涉黑涉恶犯罪和“村霸”等突出问题。对群众的实名举报,要及时核查反馈,做到件件有回音。完善并严格落实举报人、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相关保护措施,消除群众后顾之忧。
②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充分展现党委和政府扫黑除恶的决心和成效。有计划地宣传报道一批典型案件,彰显法治权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同黑恶势力作斗争的信心,形成全社会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做好法律或政策宣讲、解疑释惑等工作,及时发现、封堵、删除有害信息,避免和消除社会误解。
③完善群众安全感测评方式,探索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全体居民开展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切实加大群众意见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绩效考评中的权重,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顺应群众意愿、得到人民认可。

第7题:

如何从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和哥特式建筑中理解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正确答案: (1)中世纪的骑士是一个居于贵族与平民间的社会团体,通常家室和血统来决定其身份。骑士的前身是蛮族统治者的军事仆从—武士,非常的粗野,后在加洛林王朝,武士在教会的教化下变为日益文雅的骑士。
在基督教的唯灵主义的影响下,在中世纪骑士文学中所表现的那种忠诚、勇敢、高尚、纯洁的骑士精神正好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基督教的骑士都胸怀崇高的宗教理想,不仅对世俗首领(国王)的忠诚,更有一种对天国首领(上帝)的虔诚。在中世纪骑士文学中,新兴的骑士理想专注于罗曼谛克的爱情和高雅优美的言行,构成了中世纪盛期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格调。骑士文学中所表现的骑士的三大美德:武士的忠诚勇敢、基督徒的谦恭虔敬,以及对理想中的女性的纯洁爱情,也是基督教努力培育和宣扬的骑士精神,这些对于近代法国上流社会的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从法国扩展到整个欧洲。
(2)然而,中世纪基督教精神的最典型的表现形式还不是骑士文学,而是哥特式建筑。12世纪以后,哥特式艺术——它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哥特式教堂建筑中——作为一种熔铸了浓厚的基督教唯灵主义意韵的新颖形式,成为风靡欧洲的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在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作品——天主教堂中,不仅是那高耸入云的尖顶、充满了怪诞和夸张特点的巨大肋拱、五光十色的花窗隔屏,甚至连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玻璃和每一个精雕细缕的局部都在宣扬着基督教的彼岸精神和灵性理想。

第8题:

你对中国人的基本精神是如何理解的?


正确答案: 中国人的基本精神可以归结为以下六点,即:
(1)一切都是不一定
世界变化多端,只有绝对的变动而无绝对的静止。中国人深切地感受到世界的这种变动性,所以在思维上极其强调一切事物的变动性,认为一切都是不一定。
(2)不一定本身也不一定
中国人在强调一切都是不一定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不一定本身也是不一定的。这样就达到了对不一定的一种最彻底的体认。
(3)从不一定到一定
世界是不一定的 ,人的思维也是不一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就只能绝对地顺从不一定,完全没有自己的能动性。中国人相信不一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总是可以通过恰当运用人力而达到“一定”的状态,从而获得短暂的相对平衡。
(4)一定会有不一定
一定和不一定在客观上并不能截然分开,不一定中含有一定的成分,一定中也含有不一定的成分。区分一定和不一定,只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法。
(5)变来变去都一样
既然一定和不一定在客观上总是混合在一起,那事实上也就无所谓一定或者不一定了。所以中国人总会认为世界变来变去都一样,反正都是不一定和一定的混合。
(6)一样会变来变去
中国人既然认为不一定和一定根本就不能截然区分开,所以在言行上也就经常采取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既有不一定,也有一定,两者之间常常出现交替。

第9题:

如何理解民族精神?


正确答案: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时代精神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共同构成中化民族自立自强 的精神品格,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精神。

第10题:

如何理解“和”是茶道的精神核心?


正确答案: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