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性别看世界

对于“剩女”问题关注远高于“剩男”问题的现象,其本质是传统社会普遍的性别偏见逐渐淡化的过程。

题目

对于“剩女”问题关注远高于“剩男”问题的现象,其本质是传统社会普遍的性别偏见逐渐淡化的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您的性别为:①男②女”这一问题属于()

A、结构式问题

B、无结构式问题

C、封闭性问题

D、开放性问题


参考答案:AC

第2题:

现代社会“剩男剩女”问题的出现,促使“红娘”事业非常红火。现代而言“红娘”是一种职业,而古代“红娘”是一个人名。“红娘”是中国哪部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A.《西游记》
B.《西厢记》
C.《牡丹亭》
D.《汉宫秋》

答案:B
解析: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者为王实甫。讲述了书生张生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最终以身相许的故事。由此可知红娘这个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但现代已发展成为一种职业。

第3题:

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常见现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下列关于婚姻和家庭关系调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家庭问题与传统社会性别对妇女角色的定位相关
B.婆媳矛盾看是婆媳个人的素质问题
C.婚姻问题是社会性别问题在家庭中的反映
D.传统性别制度是导致婆媳矛盾的深层根源

答案:B
解析:
考点: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而妇女在婚 姻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婆媳关系问题通常围绕孙辈教育、对老人赡养、孝顺老人等方面,是社会性别问题在家庭中的反映,很多人将婆媳矛盾看成是婆媳个人的素质问题,这样的看法忽视了传统性别制度(从夫居、养儿防老)是导致婆媳容易产生矛盾的深层根源。

第5题:

现代社会“剩男剩女”的问题的出现,促使“红娘”事业非常红火。现代而言“红娘”是一个职业,而古代“红娘”是一个人名。“红娘”是中国哪部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
A.《西游记》 B.《西厢记》
C.《牡丹亭》 D.《汉宫秋》


答案:B
解析: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者为王实甫。讲述了书生张生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帑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最终以身相许的故事。由此可知红娘这个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但现代已发展成为一种职业。

第6题:

问题察觉是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不知从何时开始,“剩女”成了人人皆知的专有名词,专指那些受过良好教育、面临巨大求偶压力的大龄城市单身女性。中国女性结婚的平均年龄的确在升高。在上海,这一数字已经从2007年的29岁增加到2012年的30.3岁,女性一过30岁,结婚率就会急剧下降,但到了35
岁,90%以上的中国女性都结婚了,真正的剩女其实并不多,中国的“剩女”现象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严重。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除了哪项均可能是中国“剩女”现象存在的原因?

A.女性应嫁给比自己更优秀的男性,这种观念对最优秀的女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B.很多大龄女性并不认为婚姻是男女简单的凑合,她们坚持有了爱情再结婚
C.男性普遍不愿找与自己年龄相当或比自己大的女性
D.女性的价值并不在于一场婚姻,而在于她们长期奋斗所做出的社会贡献

答案:D
解析:
A、B、C三项均可以解释中国“剩女”现象存在的原因,而D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D。

第8题: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有“物不知数”的题目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2,五五数之剩3,七七数之剩2,问物几何此问题的最小的正整数解是()。

A、15

B、21

C、23

D、105


正确答案:C

第9题:

下列关于婚姻和家庭关系调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家庭问题与传统社会性别对妇女角色的定位相关
B:婆媳矛盾看是婆媳个人的素质问题
C:婚姻问题是社会性别问题在家庭中的反映
D:传统性别制度是导致婆媳矛盾的深层根源

答案:B
解析:
考点: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10题:

下列关于婚姻和家庭关系调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家庭问题与传统社会性别对妇女角色的定位相关
B.婆媳矛盾是婆媳个人的素质问题
C.婚姻问题是社会性别问题在家庭中的反映
D.传统性别制度是导致婆媳矛盾的深层根源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