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环境化学

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温跃层?

题目

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温跃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稳定分层湖泊中,易缺氧的水层是( )。

A.表层
B.温跃层上部
C.温跃层下部
D.底层

答案:D
解析:
水中溶解氧在温跃层以上比较多甚至可接近饱和,而温跃层以下,大气中溶解进水中的氧很难到达,加之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消耗了水中的氧,因此下层(即底层)的溶解氧较低,成为缺氧区。

第2题:

在出现稳定温跃层的水库中,温跃层以下的状态为()。

A:水中溶解氧接近饱和
B:水中溶解氧较低
C:水温高于温跃层以上水温
D:可能出现缺氧区

答案:B,D
解析:
温跃层以下的状态是大气中的溶解进水中的氧很难到达,加之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消耗了水中的氧,因此下层溶解氧较低,称为缺氧区。

第3题:

水体中温跃层形成并保持较长时间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参考答案:B

第4题:

什么是温跃层?温跃层与水产养殖有什么关系?温跃层的上层和下层水的水质有哪些不同?


正确答案: ①夏季或春季如遇连续多天的无风晴天,就会使表层水温有较大的升高,这就增加了上下水混合的阻力。风力不足够大,只能使水在上层进行涡动混合。造成上层有一水温垂直变化不大的较高温水层,下层也有一水温垂直变化不大的较低温水层,两层中间夹有一温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的水层,即温跃层。
②温跃层一旦形成,就象一个屏障把上下水层隔开,使风力混合作用和密度对流作用都不能进行到底。
上水层:
①溶氧增多,电位升高→Fe(Ⅱ)→Fe(Ⅲ),Mn(Ⅱ)→Mn(Ⅳ),NH3→NO2-→NO3-
②CO2减少-→pH升高,OH-,CO32-浓度变大,析出CaCO3↓,Fe(OH)3
③有效N、P、Si、Fe等减少→光呼吸增强,光合成效率下降,限制浮游植物继续增殖。
④浮游生物量增加→水温升高,透明度下降。
底层水:
①溶氧减少,电位下降-→Fe(Ⅲ)→Fe(Ⅱ),Mn(Ⅳ)→Mn(Ⅱ),SO42-→S,NO3-脱氮,析出FeS↓
②CO2,低级有机物增多-→pH下降,H+,HCO3-浓度变大,CaCO3,Fe(OH)3等溶解,NH4+,PO43-等解吸,碱度、硬度变大。
③有机物分解-→植物营养盐再生积累,同时积累NH3、H2S、有机酸、胺类、CH4等有害物质,抑制生物生长。

第5题:

请简述混合层、温跃层和盐跃层的概念。


正确答案: 混合层的温度、盐度等性质较均一;
温跃层是温度发生突然变化的薄薄的一层;
盐跃层是盐度发生突然变化的一层。

第6题:

(2016年)稳定分层湖泊中,易缺氧的水层是( )。

A.表层
B.温跃层上部
C.温跃层下部
D.底层

答案:D
解析:
2019版教材P66,水中的溶解氧在温跃层以上比较多甚至可接近饱和,而温跃层以下,大气中溶解进水中的氧很难到达,越接近湖泊底部,越缺氧,加之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消耗了水中的氧,故选D;

第7题:

水温四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温跃层?温跃层与水产养殖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1)水温四季分布的特点:
①冬季逆分层:表面结冰;水温随深度增加而缓慢升高。
②春季全同温:表层水温升高,密度流使上下水对流交换。
③夏季正分层:两层(高温表层和低温下层)中间夹有一温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的水层(温跃层)。
④秋季全同温:气温低于水温,表层水温下降,密度增大,发生密度环流;加上风力的混合作用,温跃层消失。
(2)夏季或春季如遇连续多天的无风晴天,就会使表层水温有较大的升高,这就增加了上下水混合的阻力。风力不足够大,只能使水在上层进行涡动混合。造成上层有一水温垂直变化不大的较高温水层,下层也有一水温垂直变化不大的较低温水层,两层中间夹有一温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的水层,即温跃层。
(3)温跃层形成的弊端:水体不易发生上下水层混合作用,氧气和营养盐不易发生上下传递,水体底部易长期出现缺氧现象。解决措施:打破温跃层,风力作用,人为机械作用。

第8题:

稳定分层湖泊中,易缺氧的水层为( )


A 表层
B 温跃层上部
C 温跃层下部
D 底层

答案:D
解析:

第9题:

下列关于大洋主温跃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洋某一深度处,存在一个铅直方向温度梯度较大的水层,称为大洋主温跃层
  • B、该跃层时有时无
  • C、在低纬度海域沿纬向从西向东深度逐渐变浅
  • D、由南极开始向北极其深度呈W变化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贫营养型湖泊,夏季形成温跃层,上层水温高、氧气溶解度(),下层水温低、氧气溶解度()。


正确答案: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