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育种学

成鱼精养池最主要的养殖矛盾为()A、饵料的适口性B、水质C、溶氧D、水质与饵料

题目

成鱼精养池最主要的养殖矛盾为()

  • A、饵料的适口性
  • B、水质
  • C、溶氧
  • D、水质与饵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青虾养殖池与养鱼池的区别为()

  • A、养青虾的面积不宜过大
  • B、养青虾池中须有水草
  • C、水质好,应清除干净敌害
  • D、A+B

正确答案:D

第2题:

池塘成鱼养殖鱼种放养的适宜季节和要求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放养时间:秋季放养和春季放养
南方秋季放养:冬季气温较高,鱼种不用并塘越冬
北方春季放养:需并塘越冬,水温回升至5℃时放养
2.放养要求:都要在晴天气温度较高时进行放养时应体表消毒。药物和方法同鱼种

第3题:

蜈蚣的养殖用箱养好还是池养好?那个更经济 更好些哦?


人工养殖蜈蚣技术

 

 

蜈蚣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主治风毒疮肿、恶血聚积、小儿惊风和痉挛抽搐等,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需求量很大。现将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饲养与管理

    
人工养殖蜈蚣有两种方式:

    1
、半自然状态下室外养殖多采用池养方式。养殖池要建在通风,排水条件好。向阳的地方。从地面向下挖80厘米深,面积为510平方米。紧靠围墙内侧绕口周建一条宽10厘米、深3厘米的水沟,靠沟的里侧建一条宽30厘米、深3厘米的料槽,用来投放饲料。养殖池的上方要搭棚遮荫和防雨淋。为了防止蜈蚣逃跑,养殖池要求四壁光滑和建造水沟;池底铺10厘米左右厚的疏松细沙土,然后填3厘米厚的已发酵的畜粪,粪上撒些鸡毛、鸡骨,最后铺上碎瓦片或碎石。

    2
、室内全人工养殖有缸内放养和室内放养两种:

    缸内放养:在室内设置若干瓦缸,缸的底层铺放厚约10厘米的泥土,土面堆若干层瓦片、石块等,上面再覆盖小块麻袋片,缸口用细铁丝网制成的罩覆盖。
    
室内放养:饲养室用的房间最好有天花板,或在屋顶铺设铁丝网,还要设置铁纱门和铁纱窗,以防蜈蚣外逃。室内四周用瓦片、沙、石块和少量泥土堆叠在瓦石堆中,尽量多创造一些适合蜈蚣栖息的缝隙场地。为充分利用空间,瓦石堆可尽量堆叠高些。
    人工饲养可因地制宜选择饲料,如各种昆虫、蚯蚓、鱼、虾、蛋、肉类、动物血、杂骨和瓜果等。但要求新鲜,腐臭或不新鲜的食物不能喂。可每隔23天喂一次,但第二次喂时,需将上一次的残余食物清理掉。蜈蚣有饮水习性,每次喂食时要在饮水器皿内放足够的水。
    
第一批养殖的蜈蚣种源,多来自捕捉的野生蜈蚣。作为种用,要求选择已有35年龄,达到性成熟的蜈蚣,并且体健活跃,背乌亮有光泽。雌雄搭配比例以10 2为宜。
    
蜈蚣视力白昼差于夜晚,大多不合群,晚上811时是捕食高峰。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10以下蜈蚣不活动,低于0对其生存不利。天气闷热、雷阵雨后的夜晚活动频繁,刮风下雨时活动少。故蜈蚣活动程度与气候因素有关,应随时注意调节。为了使蜈蚣安全过冬,可在饲养池中挖一条80100厘米深的沟,将垃圾与挖出的土以l2的比例拌匀,将沟填平。然后盖上瓦片、碎砖,将蜈蚣放人。在瓦片碎砖上再盖一层稻草或细土,使土温升高并保持稳定,保证蜈蚣安全越冬。如在室内养殖,应将门窗关闭并挂上草帘,必要时用炭火加温,提高室内温度。

    
二、蜈蚣的繁殖

    
繁殖蜈蚣首先要进行雌雄鉴别,掌握雌雄比例。比较准确可靠的鉴别方法是:用手指轻挤其尾部生殖器,以有无退化生殖肢来确定雌雄性别。雌性蜈蚣前生殖节的腹板无生殖肢,而雄性蜈蚣则有一对退化的生殖肢和阴茎。蜈蚣为卵生,每年春未夏初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从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旺盛期。雌蜈蚣产卵前体态臃肿,腹部几乎贴近地面,行动缓慢,并会自行挖好浅洞穴,产卵。孵化一般在洞穴内进行,也有选择凸凹不平的石块底下或树根附近产卵的,每次产卵2060粒。蜈蚣生命周期一般是5年,少数个体可达6年,最大体长可达17厘米,最大体重可达14克。蜈蚣长到4年后性成熟,开始第一次繁殖;第5年进行第2次繁殖。

    
三、敌害和病害

    
蜈蚣的天敌有老鼠、石龙子、赡蜍、蚂蚁等。蜈蚣在孵化和蜕皮时动作迟缓,易被蚁群乘虚而入,只要几小时就可被咬死吃掉,故要提早防治蚂蚁,池养蜈蚣还应注意防止鸡和鸟窜入。蜈蚣的病害比较少,但在68月高温季节,如果温度过高,易遭绿僵菌的侵害。被感染的蜈蚣皮膜上出现黑色小点,以后小点浸润扩大,体色失去光泽,食欲消失,乃至消瘦死亡。预防绿僵菌的传染,关键是要注意调节温度,不让饲养场过于潮湿。

    
四、捕捉和加工

    1
、捕捉蜈蚣,可先用木棍将蜈蚣轻轻压住,然后用食指准确地重按头部迫其毒胯张开,再用拇指与中指捏住头部,迅速投入容器内。也可用竹夹或铁夹捕捉。捕捉时如被其蜇伤,被蜇处会剧烈疼痛,但无生命危险,可用氨水或花露水涂抹,也可用鸡蛋清或清凉油涂抹,或用大蒜捣烂外敷。
    2
、蜈蚣的加工方法是:将蜈蚣放人热水中烫死后,用手指从头到尾挤出肠内物,取与蜈蚣等长的两端尖的竹签,一端从腹面插进蜈蚣头部与躯干第一节问,另一端插进尾部,撑好理直,再用薄竹片按10条一排夹好,晒干或烘干均可,但要尽量避免折头断尾。如不慎有断肢脱落,也可收集起来一并销售,其药用价值不变。

蜈蚣蠕虫形的陆生节肢动物,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蜈蚣的身体是由许多体节组成的,每一节上有一对足,所以叫做多足动物。白天它们隐藏在暗处,晚上出去活动,以蚯蚓、昆虫等动物为食。蜈蚣与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并位居五毒首位。

饲养蜈蚣

  一、生活习性。在自然条件下,蜈蚣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井沿、柴堆以及砖瓦缝隙间,特别喜欢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的基本特点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时便停食,零下7℃进入冬眠期。

  二、繁殖特点。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80-15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

  三、饲料。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如黄粉虫蟋蟀金龟子白蚁、蝉、蜻蜓、蜘蛛、蝇、蜂以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里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牛奶、面包等作蜈蚣的食物。

  四、养殖池建造。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用缸、池等方式,采用缸养,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最好直径在0.5米以上,口朝下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将外边的土拍实。缸内中间用砖或土坯垒起来,比缸面低10厘米左右,坯与缸壁间留有一定空隙。如果用完整无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垒土坯即可。一个直径80厘米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只左右。

  采用池养时,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水方便、阴湿、僻静的地方。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用砖或石块等砌成,水泥抹面,池高80厘米,养殖池面积大小随意,一般在5-10平方米为宜。池口四周内侧粘贴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或用玻璃片镶成一圈15厘米左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投放成年蜈蚣500-900只。

  五、管理要点。1.要防止蜈蚣逃跑,蜈蚣性急,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蜈蚣很容易逃跑。2.注意饲养密度,必须按蜈蚣的体长和体大的变化而分群、分池饲养。3.做好温度、湿度、光线管理,保持环境安静。4.所投饲料保持清洁卫生,沾有农药的食饵不能投喂。5.经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进入养殖池内。6.防止食物、泥土的霉变。7.及时剔除有病的蜈蚣。

编辑本段养殖方式

  1、 箱养,养殖箱用木板制成,其大小以长55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较为适宜,箱内壁贴上一层无毒塑料薄膜,箱口配制有一个铁纱的箱盖。箱制成后,放在 室内适当的位置,多个箱则排放好,箱底放多层瓦片,瓦片间的距离为1.5厘米左右,用水泥在四周垫脚,通常5-6片为一叠,这样瓦片间留的空隙可供蜈蚣栖 息。瓦片入箱前,要用水洗干净,并吸足水,以便为蜈蚣创造一个潮湿环境。而且一定时间后更换一批与限制做好的新的瓦片,以保持湿润和清洁卫生。

  2、 缸养,通常采用陶瓷缸,选择口径宽50-60厘米,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在室内摆放在适当位置,缸底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在上面盖一层30厘米 厚的肥沃菜园土,稍整平,在土表上按箱养方式堆叠瓦片,最上层瓦片离缸口20厘米左右,在缸口上用铁纱盖罩住防止蜈蚣逃跑。

  3、池养,是 在室内或室外建池养殖,池为砖水泥结构。池内环境要温暖、凉爽、潮湿、安静。室内池一般每个池面积2平方米左右为适宜,长方形,池高为50-60厘米,内 壁用水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并衬上农用薄膜,或用20厘米宽的玻璃在池上方镶嵌一圈。池底不铺放水泥,先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小土块,再在上面堆放5-6 层瓦片,瓦片间留有1.5厘米的空隙,供蜈蚣栖息和产卵孵化。在天气寒冷的地区,可在池壁围墙内侧距离墙的一定距离外挖一条深50至60厘米的坑,坑内堆 放石头,碎砖碎瓦片,并造成空隙,供蜈蚣越冬,池口用铁纱盖或塑料纱盖罩严。

  =================================================================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临床表现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

  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如果被长江流域的红头黑身黄脚蜈蚣咬到手(一般是咬到这个地方),咬伤处会很快产生剧烈疼痛(及时处理伤口一般还是会很痛),一般2个小时内肘关节处,3个小时腋窝处开始剧烈疼痛,4-5小时胸口隐隐作痛,不过不用担心,一般不会导致致命危险。4天过后症状渐渐消失。

  应急处理

  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直速到医院治。

  蝎螫蜘蛛纲,蝎子螫刺人时,由毒腺分泌毒液进入人体,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中药植物提取物

  应急处理

  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选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蜈蚣,蜈蚣养殖,蜈蚣价格,养殖蜈蚣,蜈蚣养殖技术,蜈蚣养殖技术视频,蜈蚣养殖视频,蜈蚣市场价格,蜈蚣养殖前景,蜈蚣种苗价格上海伊梦蜈蚣养殖技术先进,根据金头蜈蚣的优良特性,彻底突破传统养殖观念,新创的工厂化立体养殖技术——无需饲养土、石块、瓦片,饲养过程更为直观,管理更容易,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一、饲养更简单:室内利用空闲房屋、大棚,如闲置的厂房、库房,废弃学校、宿舍、瓜果蔬菜棚等;或建池饲养、或缸养、箱养、塑料桶养。室外利用房前屋后,荒山、荒坡围池饲养,另外还可直接选择有水域的孤岛进行饲料,立体养殖,更为方便。 二、性情更温顺:中国金头蜈蚣最大区别于野生蜈蚣性情粗暴的性格,几百几千条在一起也能相安无事、合群而居,提高饲养效益。 三、食量稳定、食物广泛:中国金头蜈蚣食量极小,食量稳定,以500条为例,一次投食50克黄粉虫即可,蜈蚣吃食一次可管3-5天。食物缺乏时,青菜瓜果、厨房下脚料亦可作为主要食物,并不影响金头蜈蚣的正常成长。 四、生长快,繁殖强,产出效率高:按本公司技术条件饲养,三个月即可销售。年产卵2次,每次产卵40-100枚。 五、适应性强,不易染病:中国金头蜈蚣免疫力极强,环境适应能力极强,作为动物中药,生命力旺盛,绝没有和其他畜禽一样发生瘟疫、流感的风险存在。 六、省工省时,不花人力:蜈蚣昼伏夜出,晚上8-12点是活动高峰,一般晚上7点左右投喂食物,只需业余时间喂养,无需费神费力。

第4题:

池塘养殖生产过程水产养殖三要素、鱼类生长三要素、“八字精养法”?


正确答案: 水产养殖(池塘)三要素:水、种、饵
鱼类生长三要素:水温、溶氧、饵料
八字精养法:水、种、饵、密、混、轮、防、管
水:养鱼的环境条件,包括水源、水质、池塘面积和水深、土质、周围环境等,必须符合鱼类生活和生长的要求,且对鱼的品质没有负面影响;
种:要有品种丰富、数量充足、规格齐全、体质健壮、符合养殖要求的优质鱼种;
饵:养殖对象要有数量充足、营养全面企鹅鹅鹅鹅不对鱼肉品质产生影响的适口饵料供应;
密:合理密养,鱼种放养密度维持在比较合理的高水平;
混: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与规格的鱼类在同一池塘中同时养殖;
轮:轮捕轮放,在饲养过程中始终保持池塘中鱼类较合理的密度,鱼产品均衡上市;
防:主要是指及时做好鱼类病害的防治工作;
管:精细、科学的池塘管理措施。

第5题:

集约化养殖又称为精养


正确答案: 即通过增加放养密度、投饵施肥、强化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向水生态系统输送更多的物质和能量,使水生态系统能够以更高的效率生产生物产品,从而获得高的渔产量。

第6题:

规范化养殖场成鱼池与鱼种池的面积比为()。

  • A、82
  • B、75
  • C、12
  • D、110

正确答案:A

第7题:

池塘养殖成鱼要求塘水深度为多少?


正确答案:2.0~2.5米。

第8题:

80:20池塘养鱼技术四字精养法是( )


答案:

第9题:

鱼苗池和成鱼池的不同要求是()。()


正确答案:面积和水深

第10题:

池塘成鱼养殖饲料投喂的四定四看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四定:定质、定点、定量、定时
四看:
①看鱼的活动摄食情况:鱼活动正常投饵后很快吃完,应增加投饲量
②看季节:低温和鱼病流行季节控制投饵量
③看天气:天好多投,阴雨天少投,天气闷热或欲下雷阵雨停投投喂,并加注新水
④看水质:水质清爽、透明度大多,水质较浓、水质老化少投,并调节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