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郭沫若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两个领域是诗歌和()A、小说B、散文C、历史剧D、甲骨文

题目

郭沫若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两个领域是诗歌和()

  • A、小说
  • B、散文
  • C、历史剧
  • D、甲骨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

A.郭沫若 B.艾 青 C.郁达夫 D.朱自清

答案:B
解析:

第2题: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

  • A、郭沫若
  • B、艾青
  • C、郁达夫
  • D、朱自清

正确答案:B

第3题:

诗歌《赞美》的作者是()。

A、穆旦

B、朱自清

C、郭沫若

D、艾青


参考答案:A

第4题:

在发生学上与宗教关系较远的文类是()

  • A、诗歌
  • B、小说
  • C、戏剧

正确答案:B

第5题:

《凤凰涅槃》收入在郭沫若的哪部诗歌集中?()

  • A、《呐喊》
  • B、《朝花夕拾》
  • C、《女神》
  • D、《死水》

正确答案:C

第6题:

在甲骨文的研究领域,对甲骨文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称为“甲骨四堂”的四位学者是( )。

A.王懿荣、刘鹗、董作宾、郭沫若
B.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
C.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王懿荣
D.刘鹗、罗振玉、郭沫若、王国维

答案:B
解析:
“甲骨四堂”是指对甲骨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四位中国学者,因为他们的名号中都包含了“堂”字。他们是: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晚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号鼎堂。

第7题:

叙述古希腊在文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正确答案: 【希腊化文明及其影响】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之死显然在世界历史上构成了1个极为重要的分水岭。往昔繁荣昌盛的希腊文明宣告结束了,1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诞生了,这种文明一直持续到基督时代初年,通常冠之以希腊化文明。这个文明所存在的时代一般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的文明是1种综合古代东西方文明诸因素之后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文明,它对以后地中海地区及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4个方面:
1、在政治方面,东方的君主专制政治与西方的城邦体制出现了1种结合。在希腊马其顿地区,君主政治代替了城邦政治。在埃及、叙利亚、两河流域以及小亚细亚、中亚等原属东方文明的地区,在承袭东方原有体系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些希腊的因素,主要代表就是希腊人在东方建立的自治城市。据说亚历山大在东方建立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就有70多座,已核实的近40座,分布在从地中海到阿富汗、印度的广大地区。这些新建的希腊自治城市把希腊民主传统和商品经济引入东方,产生了重大影响。
2、在经济方面,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3洲1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希腊化各国的君主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贮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1种融和东西方特色的新型经济,这种经济日后又成为罗马奴隶制经济中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在希腊化时代的经济繁荣中,有1点却是原来高呼"把财富带回希腊"的西方人未曾想到的,那就是随着亚历山大对东方生活方式的迷恋,新的经济中心已悄悄在东方建立,马其顿希腊人虽夺得了财富,西方却没有繁荣起来,东方始终是希腊化世界的中心,亚历山大里亚更是希腊化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3、文化方面,亚历山大的征服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这使得富于理性和逻辑的西方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丰富的数学、天文学知识相结合,使希腊化时代的自然科学发生了突破性的飞跃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都产生于这个时代。东西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也相互影响,希腊雕像的艺术风格甚至通过印度传到了中国。
4、在思想方面,亚历山大帝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胸怀,希腊人从此走出了狭小的城邦界限,不再认为只有自己是"文明人"。人们开始以1种全新的、平和的目光看待世界和别人,那种强调人生而平等,充满世界主义精神的斯多亚哲学在这个时期诞生了。

第8题:

_______和_______是郭沫若取得重大成就的两个领域。

A、诗歌

B、历史剧

C、议论文

D、小说


正确答案:AB

第9题:

关于郭沫若的诗歌,专业读者和一般读者的评价是完全一致的。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论述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的诗歌主张。


正确答案: 郭沫若在发表《女神》之后发表了一系列的浪漫主义诗歌见解,构成其浪漫主义诗歌美学。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诗的本职在于抒情”,“诗的创造贵在自然流露”,即诗是诗人心中诗意诗境的自然流露。他在1920年1月18日写给宗白华的长信中说:“我们的诗只要是我们心中的诗意诗境底纯真的表现,命泉中流出来的Strain,心琴上弹出来的melody,生底颤动,灵底喊叫,那便是真诗。”又说:“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当然,郭沫若主张好诗是诗人心境的自然流露,并没有把诗人同现实斗争对立起来。他说的诗人心中的“诗意诗境”,并非是远离时代革命风浪的一湾“清澄的海水”,而是时代斗争风云的汪洋大海,他所谓的“生底颤动、灵底喊叫”,并非是诗人主观精神世界声嘶力竭的呼喊,而是社会客观的现实生活在革命诗人心中奔腾呼啸的回响。
2、“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他说:“诗底的成分总要算‘自我表现’了,所以读一人的诗,非知其人不可。又说:“诗――不仅是诗――是人格的表现,人格比较圆满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诗,真正的诗人的诗,不怕便是吐诉他自己的衷情,抑郁,我们读了,都足以增进我们的人格”。这里讲的是诗人的个性,即诗人的人格在诗歌中的表现问题。这里的“自我表现”不是自我夸张,他这里的人格是与时代的进步思想和广大人民的革命要求相通的。诗人心中激荡着时代的风暴,诗人优美的感情跃动着革命的脉搏。他自己说:“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是人格创造冲动的表现。这种冲动接触到我们,对于我们的人格不能不发生影响。”“个性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有普遍性的文艺,民众的文艺。”所以,郭沫若说的“人格的创造”不能理解为个人主义的精神夸张,而是创造力量的化身,时代精神的体现。诗人是人民的代言人。
3、从诗歌是诗人内心感情的流露出发,他又提出诗歌创作本身无目的性的结论。他认为,“文艺如春日的花草,乃艺术家内心之智慧的表现。如一阵春风吹过池面所生的微波,应该说没有所谓目的。”而这种“无目的论”只是对诗歌的创作论而言的。事实上他是承认文艺的社会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