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1942年前解放区文学创作在体裁形式上的特点是小说主要是()、()、()、()、()。

题目

1942年前解放区文学创作在体裁形式上的特点是小说主要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少女心理小说”在少年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正确答案: (1)世纪80年代,随着对儿童心理的进一步认识,特别是少年儿童心理的认识,作家们创作了一批表现少年心理的所谓“少年心理小说”,表现了少年期儿童心理的秘密世界。在少年心理小说中占有较大比重的是一批“少女心理小说”。其中较著名的有作家陈丹燕,秦文君,程玮等。她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示了少女在进入青春期后朦胧而又神秘的情感世界,表现了她们与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冲突与和解。
(2)这一系列少女形象为儿童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为人们揭示了丰富多彩的少女心灵世界,提醒人们应尊重和爱护这些美丽而柔弱的心灵。

第2题:

简评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成就特点和新面貌。


正确答案: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解放区文艺在工农兵文艺方向指引下,作家深人工农兵火热的斗争生活,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有影响的作品,形成解放区文艺繁荣的局面。如小说方面有:赵树理的短篇《小二黑结婚》、中篇《李有才板话》等,孙犁的短篇《荷花淀》、《嘱咐》等,丁玲的长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长篇《暴风骤雨》,孔厥、袁静的长篇《新儿女英雄传》,康濯的短篇《我的两家房东》等;诗歌方面有长篇叙事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张志民的《王九诉苦》等;歌剧方面有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阮章竞的《赤叶河》、魏风等人的《刘胡兰》等。
解放区文艺的特点是:
①主题和题材的新开拓,表现和歌颂了解放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奴隶变为主人的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歌颂了解放区新社会、新生活、新人、新风貌。
②创造了工农兵及其干部的新的人物形象,他们真正成为以历史主人面目出现的文学作品的主人公。
③旧形式、民间形式的借鉴、改造和创新,如《新儿女英雄传》对章回体形式的发展,《白毛女》对秧歌剧的创新、发展等。
④群众语言的运用。以上特点形成了解放区文艺和“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有所不同的新的面貌,也表现了一些作家风格的变化。

第3题:

少年前期儿童最喜欢的体裁是()。      

  • A、诗歌
  • B、小说
  • C、童话
  • D、散文

正确答案:B

第4题:

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正确答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5题:

1929年前后,茅盾开始从大革命失败的失望情绪中振作起来,标志这一思想转变的文学创作是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正确答案:《创造》;《虹》;梅行素

第6题:

1942年以后解放区小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叙事型,以作家()为代表;一是抒情型,以作家()为代表。


正确答案:赵树理;孙犁

第7题:

1942年以后,解放区章回体形式的小说有()。

  • A、《高干大》
  • B、《种谷记》
  • C、《原动力》
  • D、《吕梁英雄传》
  • E、《新儿女英雄传》

正确答案:D,E

第8题:

简述1942年前后解放区文学的变化。


正确答案: 1942年后,解放区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家们在《讲话》指导下,深入农村,奔赴前线,自觉改造世界观,产生了一大批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优秀作品。小说方面,以赵树理和孙犁为代表,主要形成了农村和战争两大题材。诗歌方面,以李季为代表的民歌体叙事诗创作风行一时。
散文方面,在抒情性散文几乎销声匿迹的情况下,报告文学则一枝独秀。在戏剧方面,群众性的演剧活动蓬蓬勃勃,传统旧戏的改革和利用也有所收获,而《白毛女》更在融合中西戏剧艺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被看作是中国“民族新歌剧”的成功尝试。

第9题:

简析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貌。


正确答案: ①《讲话》以后,解放区文学创作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文学的工农兵方向得到贯彻,文艺对革命事业的配合更为有力,文学创作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获得重大进展。
②解放区文学创作的特征:服务于时代政治任务的功利性,艺术追求的乡村化,作家心态的工农兵化。
③解放区文学创作呈繁荣态势:小说、新歌剧、民歌体叙事诗等都有重大收获。

第10题:

优秀长篇小说涌现,产生了一批真实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本质、艺术相当成熟的"扛鼎"式长篇小说,是在()

  • A、五四时期
  • B、1921年1927年
  • C、1927年~1937年
  • D、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解放区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