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下列哪些是抗战期间在国统区创作的历史剧?()A、《屈原》B、《虎符》C、《天国春秋》D、《草莽英雄》E、《忠王李秀成》

题目

下列哪些是抗战期间在国统区创作的历史剧?()

  • A、《屈原》
  • B、《虎符》
  • C、《天国春秋》
  • D、《草莽英雄》
  • E、《忠王李秀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D,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国统区抗战电影的创作情况。


正确答案: 国统区的“大后方电影”主要存在于武汉、重庆和成都,它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官方、半官方(民营官助)的电影制作机构主要有三个: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和西北影业公司(后改名为西北制片厂)。“中制”从1938年1月到10月武汉沦陷的半年多时间里,拍摄了3部故事片,它们是:《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士》。
还拍摄了50多部以抗战为题材的纪录片、卡通宣传片。抗战八年,国统区新闻纪录片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抗战故事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纪实性、新闻性。取材于抗战真实事件的故事片占到出品总数的将近一半。许多故事片中将有关的纪录片段落,剪辑穿插其中。第二,通俗性、简单化。内容比较单一,情节安排上形成固定的模式:平静的生活被打破——目睹日军暴行——觉醒——走向抗战———取得胜利。影片过分强调电影的宣传教育功能和政治理念。

第2题:

抗战胜利后不久,国统区剧作家陈白尘创作了戏剧(),有意识让群魔登台,自我揭露兼互相扭打,充满历史乐观主义精神。


正确答案:《升官图》

第3题: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喜剧文学成为创作大潮,选出下列喜剧文学作品()

A、《群猴》

B、《马凡陀的山歌》

C、《捉鬼传》

D、《八十一梦》

E、《围城》


参考答案:A,B,C,D,E

第4题:

下列哪些诗歌作品(集)是艾青抗战期间创作的?()

  • A、《大堰河》
  • B、《北方》
  • C、《向太阳》
  • D、《火把》
  • E、《黎明的通知》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下列剧作是夏衍抗战期间创作的有()。

  • A、《上海屋檐下》
  • B、《法西斯细菌》
  • C、《赛金花》
  • D、《心防》

正确答案:B,D

第6题:

抗战相持阶段国统区创作在形式上的特点是多幕剧替代街头剧、短剧、()、()、抒情诗替代街头诗、短诗。


正确答案:长篇小说涌现;叙事诗

第7题: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喜剧文学成为创作大潮,选出下列喜剧文学作品《()》、《()》、《()》、《()》、《()》。


正确答案:群猴;马凡陀的山歌;捉鬼传;八十一梦;围城

第8题:

抗战时期,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有

A、《屈原》

B、《南冠草》

C、《虎符》

D、《南归》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历史剧有()。

  • A、《屈原》
  • B、《虎符》
  • C、《高渐离》
  • D、《聂荌》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抗战时期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了什么机关报刊?


正确答案: 抗战时期,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和发行的机关报刊是《群众》周刊《新华日报》。
《群众》周刊于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是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第一种机关刊物。一年后迁至重庆出版。1946年6月又迁往上海,出至第14卷第9期被迫停刊。1947年1月党派人到香港出版香港版周刊(运回内地国统区发行),直至1949年10月出至第143期后终刊。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底迁至重庆出版,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政府封闭。“新华日报”是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亲自领导了《新华日报》的工作。潘梓牟、傅钟、张友渔先后担任社长,华岗、吴克坚、章汉夫、熊瑾玎等先后担任总编辑。
《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的出版,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首先,改变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党的国统区没有公开出版的机关报的状况,从此,党可以更直接、更讯速地向国统区人民宣传自己的主张了;其次,它们在抗日“大后方”高举起全民抗战的旗帜,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发展。毛泽东曾赞扬《新华日报》是大后方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一面旗帜,它的作用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作战一样,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第三,它们坚持在国统区出版,积累了套同国民党进行合法斗争的经验和城市办报的经验,同时为党的新闻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第四,它们在国统区既是党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喉舌,做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从而丰富了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