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以《家》为例,分析巴金的创作特色。

题目

以《家》为例,分析巴金的创作特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家》等作品为例,论析巴金早期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巴金早期的作品充满着豪迈的激情,他愤怒的控诉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本质,彻底的否定了整个封建社会,号召人们冲出束缚,走向幸福、光明的新生活。《家》形象的揭露了封建家庭的罪恶和腐朽,高公馆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奢侈腐化,梅芬、瑞珏成了牺牲品,更多的人觉醒了,如觉民以逃婚行为向封建婚姻制度抗争,表现了争取自由的决心和勇气。巴金同时也反映了封建文化影响下的青年的痛苦和彷徨,同情其不幸也批判其作揖哲学,更加深了对封建制度吃人罪恶的揭露。
其早期作品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浓厚的生活意蕴。《家》融入了巴金青少年时代在封建大家庭中的生活经验,也融入了他走入社会后积聚的对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深刻认识和憎恨,生活基础极为深厚。
(2)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的人物形象。觉新的不抵抗主义,觉慧的幼稚大胆的反抗,丰满鲜明。小说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长久的审美魅力。
(3)语言朴素而又富有热情。《家》以对人物、故事的描述为基本手段,而以真挚的感情贯穿其中,于平实的叙述中,用强烈的内在感情打动读者,使小说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上有着强烈的唤起读者情感的魅力。

第2题:

以林冲为例,分析《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能够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因而不仅能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环境际遇、不同生活条件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色,而且能在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林冲从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到和统治阶级最后决裂,毅然决然造反上山的思想变化的曲折过程是写得最出色,也是写得最具有典型意义的。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在他身上有着鲜明的统治阶级的思想烙印。最主要的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不敢反抗。教头的职位、优厚的收入、美丽的妻子、舒适的生活,使林冲养成了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性格,一心想保持信富贵安逸的幸福生活。即便高衙内调戏了他的妻子,也息事宁人,忍气吞声。
林冲上梁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的思想性格转变的过程。作者写他性格中的弱点以及思想性格的转变有社会根源、现实依据。他有不甘屈辱的英雄本色,时时怀着“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小人之下”的郁闷。逼上梁山的“逼”字,在他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妻子被调戏后,高衙内并没有善罢甘休,一而二,再而三地陷害他。他开始有所反抗,但他算账是找协从者陆谦而不找主要的仇人高衙内。他的反抗是有限的,反抗的范围和程度也是有限的。面对奇耻大辱,他再次忍让了。
作者通过林冲老婆被“花花太岁”看中企图调戏这个情节,既写出了林冲的性格,又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同时也提示了梁山起义事业逐步发展壮大、兴旺发达的社会根源,表达了深刻和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在发配沧州的路上,受尽两个差拨的欺压、凌辱,但林冲还是忍受下去了,直到最后,火烧草料场,他才忍无可忍了,才不得不挺身反抗,杀了高俅的爪牙,雪夜上梁山。
由于林冲的反抗道路极为曲折,所以一旦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就变得异常清醒和坚决,成了梁山上反抗意志毫不动摇的首领之一。

第3题:

以具体观光果园为例,分析果树配置与园区景观建设和季相特色。


参考答案:案例:北京双河观光果园
果园面积1000亩,栽植苹果、梨、桃、葡萄、樱桃、杏、李、草莓等果树种类,景观色彩方面,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季相变化。果园配置观光凉亭,农家饭庄等。向游客提供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饭菜。同时,田间用餐的方式体会田园生活的舒适、安逸。

第4题:

以《寒夜》等作品为例,论析巴金后期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寒夜》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一个新里程碑。较之以往的创作,其艺术上显示了新的追求和突破,代表了后期创作的风格。
(1)现实主义笔触更加深入细腻。虽仍采用家庭生活题材,但不再写轰轰烈烈的大家庭的重大变故,而反映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但折射出的确是一个矛盾重重、令人窒息的社会。汪家的悲剧不是简单的家庭或爱情悲剧,而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在一个家庭的集中表现。汪家比高家更普遍更有代表性,其悲剧感染力也更大。
(2)艺术结构更浓缩,人物关系更集中,注重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感情起伏。就人物内心的复杂性而言,汪文宣甚于觉新,曾树生又是女性中内涵最丰富、感情最复杂的一个。
(3)从巴金创作的总体风格看,《寒夜》的笔触由巴金以往作品的那种充满激情的呼叫和直接控诉,转变为一种深沉的批判和冷静的剖析,现实主义风格更趋成熟。

第5题:

以戴望舒诗歌为例分析现代诗派的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 从内容上看,现代派诗人追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向内转的创作风格,力图充分展现诗人的内在情感而不是表现现实世界,诗歌的主题来自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彷徨和失落。这个主题在戴望舒诗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在诗歌技巧上,现代派继承了初期象征派对“纯诗”的强调,对“契合”与“暗示”的强调,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借鉴。但是,现代诗派排除了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的盲目照搬,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不仅是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象单元和主体的人生感悟有机地融纳整合,形成诗歌的整体意象之美。

第6题:

以《边城》为例,分析沈从文小说的特色。


正确答案: 一、古朴的湘西风情和理想的人生形式的结合。
在作者笔下,边城是一个极度净化、理想化的世界。作家用一条小小的渡船承载了深厚的民情和民俗。作者对这个偏远的边城的山光水色和风俗民情作了绘声绘色的写意描写,在边城明净的底色中,作者重点描绘了乡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作品从不同方面展现了理想人生形式的内涵,为湘西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美德。
二、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
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对生活中最能传达人物神韵的语言、动作和情态加以点染,使之呼之欲出。在日常的生活中,勾勒出人物的个性。
三、注重意境美的营造。
沈从文善于造境,他不仅在描写日常生活中重风俗,重人情,把优美平庸交织在一起,而且善于纯化自然景物,自然环境成了人性的外化。

第7题:

以《毛猿》为例,分析奥尼尔戏剧创作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1)戏剧主题。奥尼尔戏剧着重探讨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和出路问题。《毛猿》从两方面表现了这一主题。首先,作品描写了人与自然、人与现实失去了和谐。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成为“非人”的现象十分严重。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失掉自我,人失去归宿的危险时时威胁着人类。其次,通过扬克寻找“归宿”试图为现代社会中的人类找到一条出路。扬克象征着全人类,因此剧本的主题也就具有了普遍意义。扬克要用自己的力量找到自身的价值、尊严和地位,结果他到处碰壁。在无法前进时,他倒退去和猩猩握手,反被猩猩弄死。作者通过这个怪诞的结局反映了人类欲进无路,欲退不能的尴尬处境。
(2)艺术成就。《毛猿》运用了表现主义的技巧,首先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物的内心矛盾冲突,而不注重再现客观现实生活。作品对扬克的思想矛盾变化描写得相当细腻,在某种程度上说,《毛猿》的戏剧冲突主要建立在扬克的内心冲突之上。其次,在具体描写上很注意人物的内心独白,作品从第四场开始直到第八场,几乎场场都贯穿着大量独白。第八场则全是扬克的独白,约有千余字,将扬克的思想痛苦揭示得淋漓尽致。第三,戏剧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动作以及戏剧环境等方面广泛使用了象征手法。主人公的绰号“扬克”(本名罗伯特•史密斯)是扬基(美国佬)的谐音,他虽是个工人,但却代表着全人类,成为人类的象征。剧中“笼子”的意象也极富象征意义。扬克一生三进笼子,象征扬克走过人生三个重要阶段:虽人犹兽的司炉工,丧失自由的被害者,与毛猿为伴的假毛猿。不难看出,“笼子”与“毛猿”是贯串全剧的象征性背景和象征性形象,它形象地说明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了人的归属——当代人所致力思索的社会问题,从而也使作品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第8题:

教师梳理巴金的小说时,设立了一个专题。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

A.《春》
B.《寒夜》
C.《灭亡》
D.《憩园》

答案:C
解析:
C选项,小说《灭亡》以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闷和抗争。综上,C选项正确。

A选项,《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迂腐、丑陋和对青少年的迫害,并号召青少年能勇敢走出封建制度的囚笼,大胆追求民主与自由,故排除。

B选项,《寒夜》是巴金1944年开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聚焦普通家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故排除。

D选项,《憩园》讲述的是大家庭败落以后的事情。这部小说借着一所公馆的线索写出了旧社会中前后两家主人的不幸的故事。不劳而获的金钱成了家庭灾变的原因和子孙堕落的机会,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第9题:

以《荷花淀》为例,论孙梨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取材于冀中平原,尤其是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善于用平淡简朴的日常生活从侧面来折射时代风云,发掘其中所蕴含的美和诗意。
2、善于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简洁传神的环境描写、细节刻画和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新型的农村青年妇女的形象尤其引人注目。
3、善于捕捉具有浓郁诗意的场景,用散文诗的笔调和语言写人、叙事、绘景、抒情,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抒情味,也因此人称抒情小说或诗体小说。

第10题:

以《背影》、《荷塘月色》为例,分析朱自清散文的风格特色。


正确答案: 1.朱自清散文的最大特色是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首先来自于作者的“立诚”意识。散文和诗歌一样可以言志载道、抒情述怀,但由于它摆脱了音韵格律之类的束缚,使得在直抒胸臆上更贴近真实的心境。朱自清的《背影》既没有深奥的哲理,更没有华赡的文词,却那么动人,却能使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原因在于作者是以最诚挚的态度抒写人生中平凡的一幕!“依我看这就是全部因为写的是真情、至情,是父子情深这样一个文学话题。
通过洁净的文笔以绘态传神,揭示主旨,这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典型手法。作者写父亲的对话都很简短,只有四次,但话短情深。四句都集中在送别时,这些话可谓语语平常,再简朴不过了,但其中却是蕴含着千情万绪。
2.自清散文的第二大特色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荷塘月色》是他抒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品中的景,重点自然是“荷塘月色”。作者以缜密细致的笔触,把“荷塘”和“月光”表现得出神入化。而作者的感情则完全融会在景物之中,手法高明,方式多样,有时甚至不着一点痕迹。这种不同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是需要我们潜心观察,悉心体会的。
3.朱自清散文的第三大特色便是文质并茂、富有情致。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长,构思更见匠心,《背影》的出奇制胜便是如此。《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