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试比较王安忆的小说与张爱玲小说的异同。

题目

试比较王安忆的小说与张爱玲小说的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安忆小说在张爱玲小说的基本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以《长恨歌》为例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 A.《长恨歌》中的王琦瑶与张爱玲《金锁记》中的长安、《倾城之恋》中的流苏、《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微龙等女性是同一类人,她们都识文断字,并尝试着摆脱旧家庭的笼罩,把自己交付于社会化的大都市。
B.在张爱玲的作品中,这种出走始终是不成功的。张爱玲小说的叙述空间,一直局限于家族式的封闭空间中,人物心理的活动也同样具有浓烈的家庭和闺阁特点。
C.王安忆小说对都市女性命运的阐释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王琦瑶从家庭走向社会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来自自己传统家庭的限制,因此,她的叙述空间是开放式的。
D.张爱玲作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都市作家,对现代社会化的大都市怀有相当矛盾的心理,但王安忆作为上海大都市的寻梦者,对社会化大都市有一种迫切拥抱的心理。

第2题:

比较王安忆的《荒山之恋》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表现爱情对“命运的认同”上的异同。


正确答案: 王安忆在《荒山之恋》中侧重的是爱情的宿命表达,表达的是一种性格悲剧,即爱情对命运的认同。如叙述上的先知先觉;结构上的殊途同归;因性格软弱而最终选择了殉情自杀来完成对自我的宣泄等。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抒写的是文明与人性的哀歌。如,以衰落中的文化作为背景;想追求爱情但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只好退而求婚姻的无奈的白流苏;因香港的陷落而意外获得的患难夫妻之情。
同者,都是宿命的表达;都是文化荒芜的背景。异者,前者为性格悲剧,后者乃时代悲喜剧(悲者是时代巨轮下个人的渺小和无能为力,喜者恰恰是“机关算尽”时得不到的幸福在无所作为下降临)。

第3题:

《孕妇与牛》是王安忆的一部小说。()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试比较张天翼和沙汀小说讽刺风格的异同。


正确答案: 他们都是左联时期涌现出来的现实主义作家,都擅长以讽刺手法来揭露时弊,暴露阴暗,鞭挞落后,促进世人警醒,但两人的讽刺风格又有不同:张天翼讽刺小说风格是明快、泼辣、犀利,主要体现在选材广泛,作品以人物和场景遍及社会各个角落,长于把真实寓于具有高度典型性的讽刺对象和讽刺情节之中,运用漫画式的简笔勾勒刻画人物形象,语言明快、洗练、泼辣。沙汀讽刺小说风格是深沉、冷静。含蓄,主要体现在取材于四川农村小城镇生活,显示出浓郁的“川味”特点:长于不漏声色的客观描绘,在真实的现实画面里隐含讽刺喜剧因素,按照生活本来的生动和复杂内容,采用白描手法,精炼含蓄的勾画人物性格,语言是从四川方言中提炼的充满四川人机趣幽默的乡土话语。

第5题:

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对于诗、散文等文学体裁,小说与剧本都倾向于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但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二者有不同之处:小说在反映五光十色、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优势。它那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等特征,使其可以更广泛全面地描绘社会生活。剧本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集中性、浓缩性。特定的舞台时空限制,要求剧本用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单纯的情节,将生活内容概括、浓缩地加以反映,并通过集中表现矛盾冲突增强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效果。

第6题:

在王安忆写都市的三个中篇里:《逐鹿中街》(1988)、《“文革”轶事》(1993)和( )(1993),在情爱设计上有张爱玲小说的某种内敛性的空间特征。


正确答案:香港的情和爱

第7题:

王安忆小说在描写城市变迁与都市女性命运方面,与张爱玲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主要可重视两点:一是作家对现代都市的态度;一是家族力量在作家身上的不同作用。
白流苏对社会的恐惧,更多地代表着传统女性对现代都市的恐惧,实际上也正是张爱玲对社会的恐惧;而王琦瑶对对社会化大都市的运行规则的坦然接受,则更多地代表着现代女性对现代都市的向往,实际上也正是王安忆这种"南下干部"的后代,习惯于坦然地接受一切的态度。
两个作家对社会的态度不同,又主要在于她们的出身背景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在出身大家族的张爱玲身上,家族力量的强大是不容低估的,这个力量投下的阴影也是无法摆脱的,而王安忆的出身与家族无关,家族力量在她的身上几乎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第8题:

简述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小说与戏剧在反映生活时有同有异。相同点是都以叙事和刻画形象为主来反映生活。不同点在于:
①小说是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而剧本是人物事件用台词与动作自我展示。
②小说可长可短,人物可多可少,地点可随意变化;而剧情必须浓缩在两三个小时以内的特定空间,人物不能太多或太少。
③剧本比小说更讲求表现矛盾冲突。

第9题:

试分析张爱玲小说雅俗共赏的特征。


正确答案:张爱玲的家庭背景、教育爱好和文学修养,汇集了西方与东方、历史与现代、文明与野蛮、善与恶、新与旧、雅与俗。张爱玲作品中的各种人物大多活动在现代中国仅有的两座国际性大都会里,可人物本身却是落伍的;小说的体式是民族的、通俗的,但所包孕的思想内容却是现代派的;叙事方式多采用传统说书人娓娓道来的全知视角,却自然融入了新文学的先锋技巧,如意识流,蒙太奇的手法;故事平凡琐屑,基调阴沉、荒凉,却写出了永恒的人性„„这诸多相对的方面看似矛盾,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张爱玲雅俗共存的传奇艺术世界,为现代小说增添了一种新的类型。

第10题: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或:王安忆小说取材与叙事视点变迁过程。)


正确答案: 第一个阶段:以优美的抒情笔调,细腻地表现年轻人对理想和爱情的真诚追求,执著地表现生活中的美,这是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阶段。(1980年至1981)
正如作家所自白的:“生活中有很多阴暗、丑陋,可美好的东西终是存在。我总是这么相信着,总是怀着这样的心情看待生活。”
这一阶段的作品主要是带有理想色彩的“雯雯系列”的《雨,沙沙沙》、《命运》、《广阔天地的一角》、《幻影》和《一个少女的烦恼》、《当长笛solo的时候》等小说。由于王安忆这一时期的创作真切细致地表现了青春女性的情绪天地,而且在雯雯身上不难发现作家自身的经历,因此,这一时期亦被称为作家的“青春自叙传”时期。这些小说具有作者“自我抒发”的特征第二个阶段:(1981年—1984年)王安忆的创作走出了雯雯们单纯、狭小的艺术天地而进入了较为广阔的现实世界,这是其小说创作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王安忆先后发表了《本次列车终点》、《墙基》、《庸常之辈》等短篇小说和《尾声》、《命运交响曲》、《归去来兮》、《流逝》等中篇小说。这些小说调动了她插队、在文工团和“文革”中的生活体验,写普通人的矛盾、苦恼、困惑和希望,其中《流逝》曾受到广泛好评。
第三个阶段:1984年以后,王安忆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有了国外生活经历的王安忆在小说创作中开始有意淡化时代色彩,模糊社会背景,她开始以较为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加深刻的文化哲学视角观照社会历史、人的命运与情感变迁,往往站在中西文化冲突的高度来思考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及其制约下的民间生存。
作品主要有《大刘庄》、《小鲍庄》等本土文化小说,《一千零一弄》、《好婆与李同志》、《鸠雀一战》、《悲恸之地》等都市文化小说,《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岗上的世纪》等性爱文化小说及《逐鹿中街》、《神圣祭坛》和《弟兄们》等女性主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