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题目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正确答案:D
廖世承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2题:

《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参考答案:故乡

第3题:

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可以收取教科书费和作业本费。()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在接触青少年的过程中能发现他们众多的困扰,其中包括犯罪行为、物质滥用、过早性行为、情绪波动等。在提及的这些现象中,大部分属于青少年期需要干预的危险问题,而其中一项被视为青少年阶段正常的发展特征,这一项是()。

A.犯罪行为
B.物质滥用
C.过早性行为
D.情绪剧烈波动

答案:D
解析:
青少年的思维与学龄儿童的思维不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是假设的、形式的和反省的思维;二是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青少年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比较丰富和强烈,出现两极发展特征。情绪剧烈波动是青少年阶段心理发展的正常特征。

第5题: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其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廖世承
D.潘菽


答案:C
解析:
专家点评: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其作者是廖世承,故选C。

第6题:

课程是经验,它指一个科目或所有科目,也可以是一本教科书、一套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及各种教学材料等,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的知识体系。()


参考答案:错误

第7题: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房东岳
C.潘菽
D.廖世承

答案:D
解析:

第8题: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正确答案:D
【解析】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第9题: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陈鹤琴
C.潘菽
D.廖世承


答案:D
解析: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由廖世承编写的。选项A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选项B陈鹤琴是我国早期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在学前教育方面建树颇丰。选项C潘菽是我国现代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10题:

2017年2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朗读者》这期节目,其中濮存昕朗读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A朱自清

B郁达夫

C鲁迅

D老舍


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