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

题目

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西塞罗的国家观。


参考答案:在《论共和国》一书中,西塞罗对国家进行较为细致的论述,并对国家做了著名的定义。 “国家乃人民之事业。但人民不是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 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他指出,国家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由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物或共同财产为“共和国” 。国家依法管理。法律的纽带是国家的实质。

第2题:

试论乔叟的文学观。


参考答案:

乔叟的文学观集中在他的小说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当中。
首先,他使得叙事性文学的结构和框架得以改变。西方传统的叙事文学,是以“整齐、严谨、秩序和规模”为其主要特征的,这主要源于亚里士多德对诗的定义、托马斯•阿奎纳的美的三要素理论以及但丁的美在秩序说等等在西方源远流长的美学思想。但是随着11世纪前后阿拉伯和东方文化向欧洲的流传,像印度的《五卷书》和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这些著作所具有的随意、散漫、不求比例、协调以及对称的叙事特征对《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叙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这一部英国小说因为结构的相对自由和松散涉及了较其他作品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层面,在结构上也显得更加的纵横捭阖。
其次,乔叟在自己的小说中发展了一种新的叙事者、作品主人公和作者的关系。在但丁的《神曲》中,作者、叙述者和作品主人公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三位一体的关系,作品的多重含义是通向一个一致的地方的。但是《坎特伯雷故事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却不一样,因为叙述者不能代表主人公,也不能代表作者的立场,三者之间没有一个可以依附的权威,也就不会在主旨上通向一个一致的地方。那么,如果说在《神曲》那里,但丁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终极的神学和信仰意义上的天堂的话,那么,乔叟所信仰的终极则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本身,这一点决定了乔叟才是真正的人文主义者,在思想上比较完全地脱离了神学的束缚,理性在相当的程度上获得了胜利。
再次,乔叟使得英语俗语成为了最终的英语诗歌语言。和但丁为俗语所规定的“光辉的、基本的、宫廷的以及法庭的”这四个要素出于同样的考虑,乔叟认为英语要成为诗歌的语言也必须有提炼,有融合,还要有交流,而不是将简单的民间语言移入诗歌。而《坎特伯雷故事集》的语言,就是这样的经过了对民间语言的提炼和融合,能够在文学当中达到与接受者的很好的交流的语言。


第3题: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参考答案: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第4题:

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在以()。

  • A、“思无邪”为核心的文艺批评标准;
  • 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 C、“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
  • D、“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

正确答案:B

第5题:

结合马恩的相关评论,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中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关系?


正确答案: (1)文学批评活动中提出对作家作品评论的标准,即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恩格斯在《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中第一次提到:“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的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恩格斯又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再次提到:“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说明文学评论的最高标准是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2)所谓历史观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主义观点,也就是要求在文学批评中,把作家作品放在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进行与作品的历史内容相适应的社会的、政治的、哲学的、道德的评价,把作品是否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尺度和标志。美学观点就是要求评论文学作品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遵循艺术反映现实的特殊规律,把艺术的审美价值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一个尺度和标准,那么这样就要对作品做具体的艺术分析。
文学是人学。人是在一定环境中活动的人,对人的反映想要真实、深刻,就不能孤立的抽象的看,就得放到一定社会环境中去看。即用史学观点来要求、衡量和评价作家作品,应当考察艺术的社会位置和艺术的历史根源,对艺术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内容应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剖析。作家的创作也应顺应和表现进步的历史潮流。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评论济金根这个人物时曾提到,“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根据我对戏剧的这种看法,介绍那时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才会使这个运动本身显出本来的面目。”正是反映了马克思对历史真实的重视。
同时,文学与其他各种艺术形式不同,它是以形象情感反映人生的,形象性是美学外在的标准,情感性是美学内在的标准,因此文学应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典型性。用美学观点来要求、衡量和评价作家作品,应看作品的艺术表现是否符合形象性、情感性、想象性,形象要具体生动,情感要鲜活感人并有性格的内在逻辑,想象性是作家要有自己独特的想象,并能启发读者。如马恩在《神圣家族》中非常讽刺的提到:“欧仁·苏在刺客这头‘看家狗’的嘴上贴了一张标签,”人物行动的动机都是作家思考的结果,从而把人物理想化、概念化。马恩在此强调,人物性格应保持独立性,不能变成作家思想的传声筒。
(3)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是并重且统一的,其中,历史观点是最根本的,美学观点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学观点,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参照,缺一不可。
首先,历史观点要靠美学观点来体现。文学根本上是艺术,如在写济金根这个人物时,既要考虑其真实性受历史环境的制约,也可以运用一系列丰富深刻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加以描写,如恩格斯提到,“我丝毫不想否认您有权把济金根和胡登看做是打算解放农民的”,说明他并不反对合理的艺术虚构。其次,美学观点要靠历史观点来检验。比如,如果在文学史上第一次使用梦境或意识流的写法来反映人物心理,应该是具有开拓意义的审美独创活动,而现代再使用意识流手法就已经屡见不鲜,不再具有独创性了。

第6题:

试论述如何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


正确答案:

第7题:

试论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罗杰斯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其以自我理论为理论假设的心理治疗观。他的“以人为中心”的咨询疗法直接反映出他的心理治疗观。
(1)与传统咨询理论的区别:
罗杰斯心理治疗观经历了“非指导性治疗”——“患者”中心疗法——“以人为中心”的疗法的过程。
罗杰斯的咨询理论与传统咨询理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对咨询者与被咨询者之间的关系的看法。传统的心理咨询理论强调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的中心和指导地位,因为他们受过专业训练,有方法和经验去发现被咨询者的问题并指导他们解决问题;而被咨询者往往没有认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的能力,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因而有赖于咨询者的指导。罗杰斯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认为:“被咨询者清楚哪些情感受到伤害;应该向什么方向努力,关键问题在哪里,哪些经验被埋没了。”他坚信,只有被咨询者才真正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在罗杰斯看来,心理咨询的成功并不主要取决于咨询者的专业知识和训练,而取决于咨询者这个人本身和他对待被咨询者的态度。1957年提出的“改变人格治疗的充足条件”都是指医生的个人态度,与他们的职业训练无关。
(2)“患者”中心疗法的特点——治疗关系:
以患者为中心疗法的特点是将将医师与患者关系视为改变和成长的最重要的治疗因素。
具体来说;“医师感到患者是一个具有无条件自我价值的人:即不论他的处境、他的行为、或他的情感如何都是具有价值的人。医师能让自己对患者有深刻的理解;没有任何内部障碍能妨碍他在与患者相处的任何时刻对患者的状况察觉;而且,他还能向患者传达他设身处境的移情理解。医师只满足一种于提供一种气氛,使患者能有最大的自由变成他自己。
对患者来说,这一理想的治疗意味着对他自身内部似乎越来越奇特的、未知而又危险的情感的探索。他开始理解他的某些经验,这些经验在过去曾作为对自我的结构太有威胁和损害而被排拒与意识之外,因而此时此刻他就是他的恐惧,或他的愤怒,或他的温柔,或他的力量。”罗杰斯认为医患良好气氛的建立有赖于三个条件。首先,真诚一致。咨询者与被咨询者都是真诚的。双方越是真诚,越是对治疗有利。要做到真诚,双方即要明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深层意识与外部表现的一致,又要愿意通过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复杂感受。第二,咨询者应该无条件地接受被咨询者。这意味“咨询者要表达对被咨询者作为一个有潜力的人的深切、诚挚的关心;这是一种不因被咨询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而受到影响的关心”。第三,咨询者要能站在被咨询者的角度去体验被咨询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把体验到的这种情感、价值传达给被咨询者,使被咨询者意识到他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受到咨询者的关注,使来访者有被人听到和理解之感。罗杰斯把此称为“移情理解”。
总之,要帮助来访者就必须尊重他们,相信他恶魔内具有成长的潜力以及自我向导的能力,理解他们的体验与经验,真诚地关注他们,以使他们发展独特的自我。
(3)治疗过程:
罗杰斯在很早的时候就给心理治疗过程提出了12个步骤,虽然它们看似不同,但在实施过程中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来访者主动求助。第二,治疗者说明情况。第三,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第四,治疗者能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第五,促进来访者的成长。第六,接受来访者的积极情感。第七,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自我。第八,帮助来访者采取决定。第九,疗效的产生。第十,扩大疗效。第十一,来访者的全面成长。第十二,治疗结束。
(4)治疗目标:
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是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
罗杰斯在《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中提到“人们似乎有一种成为真正自己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是一个有利的心理因素,它促使人摒弃他在生活中常用的面具,促使他去发现和体验隐藏在面具后面的陌生人——他自己的被掩盖起来的部分”。

第8题:

试论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正确答案: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第9题:

试论述马克思主义阶级分层理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在社会分层问题上,马克思主义阶级分层理论揭示了私有制下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对阶级与阶层作出了全面的阐述和深刻的分析。其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阶级的产生。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是私有制社会的普遍现象。
②划分阶级的标准。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主要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以及由此决定他们在生产方式中所起的作用与领取社会财富的方式、数量等。
③阶级的内部关系。阶级内部成员具有共同的经济地位与共同的利益,他们的行为表现一致性程度较高。阶级有一个从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在阶级斗争中,同一阶级的成员有着共同的阶级意识;同时,阶级内部成员之间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采取共同行动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④阶级与阶层。每一阶级内部又分为若干阶层。各个阶层的利益、价值观和政治倾向有所不同。在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的过程中,不同阶层对革命的态度也不同。
⑤私有制社会中各阶级之间的关系。阶级存在是私有制社会中不平等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私有制社会中,由于各阶级的地位与利益不同,存在着阶级之间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关系,阶级斗争与阶级冲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⑥阶级的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后的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资产阶级,铲除滋生阶级与社会不平等的主要根源──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无产阶级本身也将随历史的发展而消亡。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私有制的废除、阶级的消亡是根除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前提条件。

第10题: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总原则是()


正确答案:美学和历史的观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