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

清代学者对于古音的研究有什么卓越的成就?他们是怎样研究出上古的韵部来的?

题目

清代学者对于古音的研究有什么卓越的成就?他们是怎样研究出上古的韵部来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声母和韵部的个数分别是()

A、28,30

B、30,32

C、32,30

D、30,28


参考答案:C

第2题:

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韵部有()个

A、32

B、23

C、13

D、30


参考答案:D

第3题:

按王力的上古音系韵部说,下面属于谈部的是()

A、之

B、芝

C、谈

D、淡


参考答案:C,D

第4题:

宋代()著《韵补》,被称为清代古音学的远祖。


正确答案:吴棫

第5题:

研究《广韵》声母、韵母的主要材料是该书中()材料,前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系联法,最早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广韵》声母、韵母系统的学者是清代的陈澧;其在音韵学上的代表作是《切韵考》。


正确答案:反切

第6题:

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韵母的个数是30个。()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清代学者对于先秦古韵的研究有卓越成就,他们主要靠两种材料:第一是先秦的韵文,特别是()里的韵脚;第二是汉字的()。


正确答案:《诗经》;谐声偏旁

第8题:

据王力的研究,上古音中韵部的个数是()

A、28

B、32

C、30

D、36


参考答案:C

第9题:

清代学者对于上古声调问题有哪些分歧的看法?我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先秦的声调和中古的声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正确答案: (一)分歧:
(1)四声一贯。清顾炎武认为上古的声调是无定的。
(2)古无去声。段玉裁认为古人没有去声。
(3)古无上去。黄侃认为古人只有平入两读。
(4)古有四声。王念孙、江有诰都认为古人实有四声,不过上古四声和现代的四声不一致。
(二)我们以为(王力先生认为)王、江的意见基本上是正确的。
王力认为先秦的声调除了以特定的音高为其特征外,分为舒促两大类,但又细分为长短,舒而长的声调就是平声;舒而短的声调就是上声;促声不论长短一律归为入声。促而长的声调就是长入,促而短的声调就是短入。
(三)上古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为去声);中古出现去声字。
依照段玉裁的说法,古音平上为一类,去入为一类,从《诗经》韵和谐声看,平上常相通,去入常相通,这是声调分为舒促两大类的缘故中古诗人把声调分为平仄两类,在诗句里平仄交替,实际上像西洋的长短律和短长律,由此可知古代声调有音长的因素在内。

第10题:

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韵书,是宋代陈彭年等人编的()   

  • A、《广韵》
  • B、《集韵》
  • C、《上古音手册》
  • D、《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