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

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报刊思想?

题目

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报刊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戊戌政变后,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清议报》

B.《新民丛报》

C.《民报》

D.《大同日报》


正确答案:A

第2题:

奠定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指导思想基础的是( )

A.恩格斯的报刊思想
B.马克思的报刊活动
C.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思想和报刊活动
D.毛泽东的报刊思想和活动

答案:C
解析:

第3题:

反映梁启超报刊思想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发表于()

A.《中外纪闻》

B.《新民丛报》

C.《强学报》

D.《时务报》


正确答案:D

第4题:

马克思早期的新闻思想被概括为()。

  • A、人民报刊思想
  • B、无产阶级报刊思想
  • C、党报思想
  • D、社会主义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A

第5题:

梁启超认为()是维护天下安定的公开利器

  • A、舆论
  • B、法律
  • C、报刊
  • D、专制

正确答案:B

第6题: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先后创办并主编了等报刊,主张保皇立宪。

A.《万国公报》
B.《中外纪闻》
C.《时务报》
D.《清议报》
E.《新民丛报》

答案:D,E
解析:

第7题: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主要从以下六点回答。(1)“开民智”“伸民权”的教育作用。(2)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3)论学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确定学制的不同阶段和年限是近代西方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和倡导这一理论的人。(4)师范教育:《变法通议·论师范》,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最早提出设立师范学校。(5)女子教育:《变法通议·论女学》,经正女学的筹办。(6)儿童教育:《变法通议·论幼学》,比较中西,建议中国应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人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

第8题: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参考答案:1维新变法思想
梁启超的变法思想也和其他维新派一样,以救亡图存为急务。梁启超倡导的变法维新思想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第一,全面促进经济发展,兴交通,清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不利大素;第二,废科举,兴学堂,改变官制;第三,建立法制,借鉴西方各国法律以完善中国法制;第四,兴民智、实行君民共主;第五,设报馆,译西书,宣传维新变法。他的维新思想侧重于通民智,认为只有开通民智,废除科举,人们获得民主权利,国家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2民权思想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先后发表了《变法通议》、《古议院考》等多篇文章,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他的民权思想:其内容大体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变专制制度为议院制是变法的本原;二是宣传民权代替君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三是提出地方自立的主张。

第9题: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继续发扬在“戊戌政变”前创学会办刊物的进了精神,先后在日本创办了()等报刊,以推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新运动。


正确答案:《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

第10题:

简要评述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去塞求通”,想用资本主义思想去“通”开封建主义思想之“塞”。
(一)关于报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1.“报馆有益于国事”。……维新派人士的共识……
2.“去塞求通”。……我国最早用“耳目喉舌”来形象化地表述报刊的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二)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
1.报刊性质多样。他说:“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若前之时务报、知新报者,殆脱一人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党报之范围也。”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党报”的见解。
2.报馆的“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论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三)关于办好报章的条件的论述……有四个条件:“一曰宗旨定而高,”,不能以牟利、媚权贵、悦市人为宗旨,而应“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二曰思想新而正”,不能用“人人所已知者”和“前人所已言者”来敷衍读者,而应“取万国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三曰材料富而当”,要使读者“具备全世界之知识”,“阅一字得一字之益”;“四曰报事速而确”,要“重时事”,“知今为最要”。
(四)关于舆论的论述梁启超认为,舆论是“国民多数之意见”,但它又是无形的,报刊成为它的代表。可以“造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