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

简述世界电影史以“新浪潮”为界的前后两个时代的特点。

题目

简述世界电影史以“新浪潮”为界的前后两个时代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浪潮电影


正确答案:主要是指以法国年轻导演戈达尔、特吕弗、雷维特、夏布鲁尔的人在50年代初拍摄的影片,这批影片敢于打破传统,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由于在影片题旨和表现技法方面的类似而构成的一个电影流派。

第2题:

日本“太阳族电影”是日本新浪潮电影的序幕。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卡里加里博士”是()。

A、法国新浪潮电影

B、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

C、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D、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导演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世界电影史中,50年代末的电影“新浪潮”运动缘起在()。

  • A、意大利
  • B、法国
  • C、美国
  • D、德国

正确答案:B

第5题:

太阳族电影是日本新浪潮电影的序幕。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简述“新浪潮”电影中的杂合性特色。


正确答案: 这一点体现在对传统的、既成的电影语言与叙事方式的态度上。杂合性表现为题材无禁区、方法无禁忌。

第7题:

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贡献之一是表现了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人的潜意识的流动。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简述法国新浪潮电影。


正确答案: 法国新浪潮电影指法国1952年代末、1960年代初的新电影制作及创作倾向,其中不少新导演都是《电影笔记》杂志的影评人,包括重要的导演如尚卢高达、法兰苏瓦楚浮、克劳德夏布洛、贾克希维特等人,他们大都崇尚个人独创性,表现出对电影历史传统的高度自觉,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不论在主题上或技法上都与传统电影大相径庭。代表作有戈达尔的《精疲力尽》,特吕弗的《四百下》。

第9题:

法国“新浪潮”电影在内容及艺术上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作品?


正确答案: 从“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品中可以看到下列表现手法的特点:并非所有剧本都有完整的故事结构,故事情节经常由一个语境突然“跳”到另一个新的语境;对行为的动机讳莫如深;高潮与结尾很不明显;故意混淆故事的立论一观点,令观众只得带着疑问离开影院。
代表作有:《漂亮的塞尔其》、《四百下》、《广岛之恋》、《筋疲力尽》等。

第10题:

简述当代香港和台湾的“新浪潮”电影运动及之后的电影走向。


正确答案: 1979年,徐克、许鞍华和章国明分别导演了《蝶变》、《疯劫》、《直指兵兵》等三部影片,以更新的电影观念和手法,以个人化的电影表达刷新了香港电影类型化的传统模式,令观众耳目一新。之后,这批或从国外学习电影或从电视台出身的年轻影人相继导演了一批风格化的影片,对香港影坛形成强烈冲击。(主要作品有:方育平的父子情、半边人;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许鞍华的投奔怒海;严浩的似水流年;谭家明的烈火青春;关锦鹏的人在纽约、胭脂扣等)80年代的商业电影一方面传承了70年代的类型电影传统你,另一方面,经过“新浪潮”运动的洗礼,电影语言更趋成熟;同时,置身于80年代的商业背景中,香港电影也进入了资本高度垄断的现代商业电影阶段。
1982年,台湾“中影”公司出品的集锦式电影《光阴的故事》由陶德晨、杨德昌、柯一正、张毅分别执导其中的一个故事,被视为“新浪潮的开始。台湾新电影的基本特征是舍弃了传统的戏剧式结构,淡化情节而注重内心世界的挖掘;他们大多运用长镜头深焦镜头、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及内敛的表演风格,使新电影呈现出明显的纪实风格。就题材而言,他们更倾向于人物的日常生活经验,寓个人的成长于台湾社会变迁的视野中,从而使作品呈现出较强的时代关怀和人文色彩。(80年代的电影:儿子的大玩偶、小毕的故事、风柜来的人、搭错车、嫁妆一牛车、玉卿嫂、青梅竹马(杨德昌,被视为最具有洞察力的作品)、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悲情城市(侯孝贤,被誉为台湾史诗,并获1989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台湾新电影促成了一批电影人的成功和一批艺术电影的走向国际,但它与台湾的电影工业影响甚微,其作为一个整体于1982——1986年的贡献了52部电影后,于1987年渐趋落潮。随后,台湾电影进入一种个人化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