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

框架借用式渗透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请谈谈它的修辞效果。

题目

框架借用式渗透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请谈谈它的修辞效果。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借用乙语体的框架格式来完成甲语体的交际任务,通俗的说,就是用乙瓶来装甲酒。重在利用乙语体框架格式的鲜明语体色彩来映衬甲语体的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简要谈谈语体的相对独立和相互渗透的特性。


正确答案: 语体要素中的言语因素以言语材料和言语表达手段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如儿化韵、押韵分别用于口语语体和文艺语体中;其他如词汇、语法、修辞方式等具有特定语体色彩的各类语言材料和表达手段构成语体要素,它们的集合最终形成某个独立的语体系统。
为了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和稳固性,各类语体对其他语体要素都具有排斥性。但随着交际领域的日益扩大,交际内容的日益繁复,各语体又得吸收一些其他语体的要素,通过互相渗透来完善自己,丰富自己的表现力。

第2题:

请简要说明加合式渗透的特征,渗透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修辞效果?


正确答案: 加合式渗透是在保持甲语体特征的基础上引入乙语体的体素。来自乙语体的体素经过功能改造,被包含兼容于甲语体之中,既适合甲语体的表达,又保留着乙语体的语体特征。
渗入的体素以一种有别于甲语体的鲜明特点,在甲语体内产生语体色彩的鲜明对照或极度不协调,在对照和不协调中求得诸如幽默诙谐、精确简练、生动形象之类的修辞效果。

第3题:

学生发展的含义及一般规律是什么?请根据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谈谈其中的教育意义。


答案:
解析:
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教育学的永恒的主题之一。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体质的不断增强,神经、运动、生殖等系统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二是心理发展,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发展,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完善;三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人的发展的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人的发展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为了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就必须掌握和利用这些规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而这些规律性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性。(1)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在生理方面,身体的发展是“先头部后四肢,先中心后边缘”进行的。心理机能的发展顺序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喜、怒、哀、惧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在教育活动中,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思想品德的发展,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地前进,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要使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既不能脱离学生的发展实际,又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不平衡性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时间的先后上的不均衡的特性。科学研究证明,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一是身心系统发展的不平衡,二是身心系统内部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三是就每一项素质来说,其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四是从人的总体发展看,从出生到成熟的进展是不平衡的,是呈波浪型向前推进。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者要充分把握人的各项身心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3)阶段性人的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特征。个体身心发展的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建立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着前一阶段发展的结果,又萌发着后一阶段发展的新质。如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都是根据不同标准提出并产生了重要影响的阶段理论。这些理论都认识到心理的发展是知、情、意的统一,是形成一种统一的人格。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也要体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教育的阶段应该与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相适应。在教育工作中,就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4)个别差异性人的发展的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人的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彼此间表现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有多种层次。从群体的角度看,个体的差异性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再次,个别差异性还表现在不同青少年儿童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身上,也表现在群体上,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社区生活环境下生活的儿童群体,其发展水平、表现方式也会呈现出群体之间的差异。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获得最佳发展。(5)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们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事实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第4题:

修辞上的互文见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互文见义是这样一种修辞手段,即为了表达的某种需要,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形式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这两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互相隐含、相互补充的关系。
例如:
《战国策·赵策四》:“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这句中“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两句是互文,“位尊”与“奉厚”互补,“无功”与“无劳”互补。实际是说,位尊奉厚而无功无劳。也有互文出现在一个句子中,但其表义特点与两句之间的互文是一样的。例如: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句中“烟”与“月”是互文,“水”(江水)与“沙”(沙滩)也是互文,意思是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凉的江水和沙滩。

第5题:

什么是“诗化”小说,请从语体渗透的角度来谈谈它的语体特征。


正确答案: “诗化”小说,是韵文体与小说体融合渗透的结果。
“诗化”小说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还确实是小说,只是在内容上深蕴着诗的意境和韵味,形式上也可以看到韵文体素的一些痕迹,但又不是诗体,所以称之为“诗化”。

第6题: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谈谈广告语体的艺术性。


正确答案: 无论是形象生动的比喻、想象奇特的比拟、构思巧妙的双关,还是句式整饬的排比、形制精短的对偶、结构精巧的镶嵌,以及典雅蕴藉的引用,幽默诙谐的仿拟,广告语体都可以根据表达需要和特定语境,灵活运用。

第7题:

框架借用式渗透和融合式渗透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从体素的整体性渗透来看它近于融合式渗透,但它无意于产生一种非甲非乙的融合体系,而是重在利用乙语体框架格式的鲜明语体色彩来映衬甲语体的内容,以求得特殊的修辞效果。

第8题:

错综的修辞效果和方法是什么?
为了避免语句的单调、呆板,为了使叙述活泼有变化,使文章波澜起伏,有意识地把原来可以写的整齐匀称的语句写的参差不齐,错落有致。这种修辞手法就是“错综”。其方法大致有:
(1)句子结构的错综。即在原可用同一结构类型的两个分句间不用结构类型。
(2)句子语气的错综。即把前后两个原可用同一语气的句子特意用上不同的语气。
(3)文白句式的错综。即在现代汉语句式中适当使用文言句式。

第9题:

运用融合式渗透形式,可以取得什么修辞效果?


正确答案: 融合式渗透是由两种不同语体的体素整体性地相互渗透,浑然交融,形成一种体系性的相互融合。不是在差异中见效果,而是在两种语体的基础上追求一种新的和谐统一,于和谐中体现出修辞效果。

第10题:

语体交叉渗透的三种方式是()式渗透、()式渗透和框架借用式渗透。


正确答案:加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