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简要叙述柏拉图的回忆说并进行评价。

题目

简要叙述柏拉图的回忆说并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以前,灵魂原已有了理念的知识,只有在灵魂和肉体结合出生之时忘记了。出生以后通过一些具体事物的认识,并加以启发,人们便回忆起和这些具体事物相类似的知识。
评价:回忆说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发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论思想。在柏拉图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主要作用在于:
第一,为苏格拉底方法提供了理念论的论证。
第二,回答了生活在可感世界的人何以能够认识理念的诘难。
第三,论证了灵魂不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回忆说”是下面哪一位提出的?()

  • A、康德
  • B、奥切洛夫
  • C、柏拉图
  • D、恰巴耶夫

正确答案:C

第2题:

简要叙述德谟克利特的“影像说”并进做出评价。


正确答案:在认识论上,德谟克利特认为,每一个物体都会发出一种与自身形状相似的影像,这种影像通过空气的作用而在我们的眼睛里压下印记,从而形成感觉和思想,承认了外界事物的影像对感官的刺激时我们的一切认识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同时他也认为感觉是因人而异的,它受到情感、意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关于事物性质的感觉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而对于不可感知的原子和虚空,只有通过理性才能构成真正的知识,但是缺乏感觉的理性就是无源之水,他们二者只有精确程度上的差异。
它较为圆满的解决了一与多、存在与非存在、本原与运动、理性与感觉等重大理论问题,使古希腊的结构自然观达到了完备的形态,对现在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3题:

简要叙述新课程实施中的数学教育评价的新特点。


正确答案:(1)评价体系的变化;(2)评价内容和目标的变化:评价目标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3)评价方式方法和策略的变化;(4)评价途径和评价侧重点的变化。

第4题:

请简要叙述变电精益化管理评价中自评价要求。


正确答案: 1.各级运检部应组织制定自评价工作方案,内容应包括:评价范围、评价任务、组织措施及人员配置、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
2.自评价应采用专业人员评价方式。各级运检部可从单位运维、检修、检测人员中选拔技术骨干组成评价组开展评价,或由状态评价班负责单位精益化自评价工作。
3.自评价开始前,应对评价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熟悉评价细则。
4.自评价工作应与隐患排查、安全检查、设备年度状态评价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以精益化评价为平台整合其它工作,减轻工作负担。
5.每个变电站自评价工作时间根据变电站规模不少于1至2周。
6.各单位应建立对评价人员的激励机制,鼓励发现问题。
7.评价时应按照细则逐台逐项评价,并留存相关图片及资料,发现问题录入PMS。

第5题:

综述近20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政府审计环境的研究,并对有关研究进行简要的评价?


正确答案: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政府审计功能的充分发挥,而政府审计的良好运作,有赖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审计环境。杨肃昌、肖泽忠(2004)在分析宪法思想的基础上,讨论了西方宪法思想对西方审计制度的影响。他们认为审计制度应该具有的基本方面是:审计为谁服务、审计机关如何设置、审计监督谁、审计监督什么以及审计工作如何维持等。其中最本质的是审计机关如何设置,即审计机关选择怎样的管理和组织体制。尽管西方各国的审计制度在这些主要方面的具体规定不尽一致,但都在不同程度和形式上反映或体现出西方宪法思想的普遍意义。主要体现在:宪法思想作为影响宪法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文化,同样影响着审计制度这些基本方面的选择和特征。我国现行审计制度的主要方面同样体现着我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多元而又复杂的宪法思想,并随着我国宪法思想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最终可能会影响甚至导致我国审计制度的深度改革。陈全民、杨秋林及李建新(2005)以比较研究为基本方法,从社会需求、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法律环境、文化传统和技术基础六个方面,重点分析了中西方政府绩效审计所面对的环境因素的差异,并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外部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认为,由于审计环境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我国不能全面直接地吸收西方国家的绩效审计经验,而必须根据我国的特殊情况进行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长期以来,学者在研究政府审计环境时,都将政府审计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割开来进行考察,缺乏一种宏观的整合透视,这使得我们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政府审计环境变迁的内在规律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综上所述,有效政府的构建硬是一个综合过程,它包括观念、制度、技术等多方面的要求。

第6题:

简要叙述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及意义。


正确答案: 1.理念作为事物的形式、实体或共相只能存在于具体事务之中,而不能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
2、人们用来论证理念存在的方法都站不住脚,它们或者是缺乏必要性的推论,或者是推出了一些没有之对应的东西或理念;
3、“分有”只能是对“实体”的分有,因为只有“实体”才具有形式或理念,而柏拉图却让那些非实体性的东西也具有理念,如此,“分有”就成为一句空话,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诗意的比喻”而已;
4、从现实的角度看,力量对于感性事物没有任何意义,它既不能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也不能帮人们更好的认识事物。
意义: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体现的是二者不同的哲学基础与终极实在的差别,这些批判更是亚里士多德站在自己的哲学观上对理念论的一种的深入研究与阐发,建立了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

第7题:

对于如何认识理念,柏拉图曾从两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分别是回忆说和灵魂转向说。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简述柏拉图的迷狂说与灵魂回忆说。
高明的诗人都是靠灵感来创作,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的凭附,一是灵魂回忆,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迷狂说否定了技巧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第9题:

简要叙述并评价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观?


正确答案: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观:
(1)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特定经验的吸收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驱动的情况下进行的。
(2)专门为小组设计的情境能提供恰当刺激。
(3)恰当的环境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变化。
(4)儿童有内部动机;儿童的学习、操作受内部动机的驱动,特别是当他们处于这种能力的边缘时。
(5)强调感觉和儿童的经验,不强调测验。
(6)支持者和指导者通过环境、短期的个体或小组教学;一日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儿童可以自由选择活动。
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偏重智能而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

第10题:

“回忆说"的提出者是()

  • A、柏拉图
  • B、苏格拉底
  • C、亚里士多德
  • D、色诺芬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