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承认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C、认为人的意识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D、认为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

题目

《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 A、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B、承认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 C、认为人的意识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 D、认为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

沈周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


正确答案:
⒘ (2分) (1)随便(2) 详细(各1分)

第2题:

以下著作中,属于北宋思想家张载所著的是()。

  • A、《传习录》
  • B、《正蒙》
  • C、《大学问》
  • D、《思问录》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临终前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的人物是( )。

A.董仲舒

B.韩愈

C.文天祥

D.王阳明


正确答案:C

第4题:

主张“经世致用”之学的亭林先生是王阳明。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阅读《哀溺文序》中的一段文字: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翻译文中“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正确答案: 一氓的朋友问他:“你平素最善于游泳了,今天为何掉在后面?”一氓答道:“我的腰上挂有千吊铜钱,太重了,所以掉在后面了。”

第6题:

《韩非子·说林下》记载:“齐罚鲁,索馋鼎,鲁以其雁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所记载的“雁”指什么( )

A.飞走
B.大雁
C.已经
D.假的

答案:D
解析:

第7题:

古书上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指的是每天()看到的天象。

  • A、傍晚时
  • B、半夜时
  • C、凌晨时
  • D、任何时间

正确答案:B

第8题:

陆王心学中的“陆王”指的是下列哪两位人物:

A. 陆九渊和王阳明

B. 陆游和王阳明

C. 陆九渊和王夫之

D. 陆游和王夫之


正确答案:C

第9题:

CHINA就是()的谐音,昌南是景德镇的旧称,也指瓷器。

  • A、昌南
  • B、南昌
  • C、武昌
  • D、长春

正确答案:A

第10题: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