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思想概论

简述《管子》中有关贫富论的社会福利思想。

题目

简述《管子》中有关贫富论的社会福利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管子的消费思想。


参考答案:

①崇俭斥奢:《管子》推崇节俭、拒斥奢侈的论述很多,散见于书中许多篇目,如《法法》篇曰:“明君制宗庙,足以设宾祀,不求其美;为宫室台榭,足以避燥湿寒暑,不求其大……故曰,俭其道乎?”把俭看成是“道”的内容,可见其崇俭斥奢的思想是其消费伦理思想的核心;
②主张侈靡:“俭则伤事,侈则伤货”国家太节省,对兴办事业不利;花费过多,对商品资源不利。“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故伤货”国家过于奢侈浪费,黄金价格就会提高,黄金价格过高,商品货物就会相应便宜,从而影响商品流通“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国家太省俭,黄金价格就低,如果
黄金价格太低,花费很多也兴办不了什么事业。“兴时化,若何?曰,莫善于侈靡。”“如何根据时代不同而改变政策呢?”回答说:“最好的办法是发展侈靡消费。管仲能辩证地认识侈俭,管仲倡导奢侈,目的是为了刺激生产,富足百姓,更好地掌权、治国。


第2题:

简述管子之学“本末”论。


参考答案:

齐国的管子学派也提出了“强本禁末”的主张,并把“不好本事”和“末产不禁”看作是田野不辟、仓廪不实,“国贫而用不足”(《管子·七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也有“野与市争民”、“金与粟争贵”(《管子·权修》),这类农与商、自然经济同商品经济相排斥的理论观点,但在政策、措施方面却主张对商业采取一些宽容乃至扶持的做法。它主张征工商税要合理,从轻:“关几而不征,市廛而不税”,“征于关者,无征于市;征于市者,无征于关;虚车无索,徒久无入,以来远人”(《管子,问》)。在理论上,管子之学对分工和市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作用,也有较为中肯的认识。它强调:“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无市则民乏”(《管子·乘马》),等等。它还认识到市场能为生产者提供信息,从而能对生产起指导作用。它说:“市者可以知治乱,知多寡。”在获得信息的基础上,生产者就可以“生于虑,成于务”,进行正确的决策和安排相应的经营活动。
管子之学虽然也常有把“末”同商联系的情况,但在具体谈论“本”“末”的矛盾时,更多地是以“末”指制造奢侈品的手工业和经营奢侈品的商业。禁末的矛头也主要是指向它们。它所说的本,虽然也主要是指五谷之农或粟帛之农;但又不对五谷之外的农业抱消极、歧视的态度。它认为富国、富民不仅要“务五谷”,也要“桑麻植于野,六畜育于家”以及“瓜瓠、荤菜、百果具备”(《管子·立政》)。他也有“禁山泽”的主张,但并非为了“利出一空”,而是为了在动植物萌生、孵育季节禁止入山泽采伐捕捞,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的思想。


第3题:

中国文化中冷遇的墨家思想与《管子》中的轻重治国论


参考答案:《管子》学派坚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重视财富积累对富国强兵的作用,是先秦思想家的一个共许的观点。所不同的是,《管子》的财富观不是片面地重农,片面地强调五谷的生产,相反它强调各业的并兴。《管子》作者所要求的国家富裕,是经济多种经营的富裕。  主张多种经济,甚至提出利用消费以增加就业,必然重视社会分工。多样化的社会生产,又决定了《管子》学者们对私人工商业的并不排斥的基本态度。这种与民三七分利的设想,还将国家的富强和工商业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因此,《管子》中的富国论是一个兼顾到民间利益的“富上而足下”的“上下俱富”论。  “富民”是《管子》中一个反复谈到的难能可贵的话题,《管子》的学者特别注意到民生利益,与他们的一个基本的政治观念相关,并不是一时兴到之语。承认民众的求富,承认民众工商业的存在,为后续的历史发展留下了活口,留下了希望,留下了真正能够否定极权制度的根芽。  轻重之术的关键是谷物和货币,谷物和货币是“轻重”之术的核心。有货币方可以收购囤积谷物,有谷物方可回收货币。“轻重”之术在国与国之间的运用,首务是防止重要物资外流,保持“天下轻,我独重”的优势。在《管子》的学派们看来,自古以来的朝代兴亡,没有不是用“轻重”之术的。用此术致敌国于臣服之地,就是“商战”。

第4题:

简述康熙的社会福利思想。


正确答案: (1)勤救民瘼。
(2)救灾赈饥。
(3)蠲免赋税。
(4)救济旗人。

第5题:

韩非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依据()

  • A、“人性自私论”
  • B、“性善论”
  • C、“性恶论”
  • D、“自为自利”论

正确答案:A,D

第6题:

简述《管子》中财政思想。


参考答案:其基本精神继承并发展了范蠡、白圭等的观点,减轻赋税收入,加强经济收入,特别是以国家垄断经营的方式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管子将所谓的租税分为两大类:
一为“征籍”,是一种强制收入,主要指关市之征,房屋税,牲畜税,人头税、户税等。
二是“租籍”或“租税”,这是“君之所宜得”而又为民众之“所虑而请”的自愿缴纳的,主要指土地税及各种租金收入。土地税之所以“所虑而请”有自愿缴纳与“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有关。
管子反对重税,征收房屋税使已建成的房屋日趋毁损,征收人头税及户税,使人心趋于作伪。强求之征会造成人民财物之损失。管子主张减轻各种税率。在国家的财政收上尽可能以国家的经济收入代替征税收入。
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有:
一是国家经营谷物买卖的收入。
二是盐的局部垄断收入。所谓局部垄断,指国家只控制主要盐产地或若干主要市场,不是全部盐的生产与销售均由政府控制。
三是铁制品的专卖收入。四是山泽产品租赁的收入。《管子》主张的贸易收入,基本上通过贸易交换方式取得,而不是国家直接经营生产活动获取利润。

第7题:

简述顾炎武“贫富论”思想的内容及局限性。


正确答案: (1)他认为贫富严重分化问题引起百姓不安,是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2)顾炎武还深刻地剖析了百姓贫困的原因,指出封建弊政是百姓日益赤贫化的罪魁。
(3)顾炎武还分析了由于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局限性:针对现实社会中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顾炎武没有提出带有新意的解决办法,只是重复了前人经常提起的减轻田赋,限制租额等传统办法,但他的“贫富论”在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8题:

简述《管子·侈糜》中阐述的“增长奢侈论”。


参考答案:

第一,高消费可以刺激生产,增加就业。
第二,这种奢侈性消费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可进行,没有这些条件时应当节俭。
这些条件包括:
1、“兴时化”,也就是兴时货,即生产品积压,阻碍了再生产之进行,而要推动生产的时候,相当欲凯恩斯所说的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
2、必须在一定的积蓄的基础之上。


第9题:

郑观应颇具特色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

  • A、赈灾论
  • B、慈善论
  • C、济民论
  • D、养民论

正确答案:A,B,D

第10题:

孙中山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依据()

  • A、生民论
  • B、民生论
  • C、国富论
  • D、民富论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