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以名举实

题目

以名举实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墨子关于教育、教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

A.强说人,不叩亦鸣

B.以名举实,教学统一

C.察类明故,以约驭博

D.言而有行,述而且作

E.因材施教,因时而教


参考答案:ABCDE

第2题:

“用名以乱实”指的是任意改变约定俗成的“名”(即概念)的界说和范围,扰乱人们对“实”(即客观事物本身)的认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用名以乱实”的是:

A.杀盗人非杀人
B.马并非有四条腿,你见过海马有腿吗
C.我是这个小区的,小区的绿地是公共的,当然也是我的
D.没有所谓的高山和深渊,因为高原上的深渊比平原的高山还高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任意改变约定俗成的“名”的界说和范围;
②扰乱人们对“实”的认识。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意思是杀犯盗窃罪的人不同于杀一般无罪的人,所以不算杀人,“盗人”和“人”,讨论的是两个“名”之间的关系,属于以名乱名,不属于“改变约定俗成的‘名’的界说和范围,扰乱对客观事物本身认识”,不符合定义;
B项:海马本身并不属于马的概念,让它们有联系,属于“改变约定成俗的‘名’的界说和范围”,你见过海马有腿吗,把海马归类于马,改变了马的“实”,属于“扰乱对马这个客观事物的认识”,符合定义;
C项:小区的业主与小区的绿地,指代的都是小区的界说和范围,不属于“改变约定俗成的‘名’的界说和范围”,不符合定义;
D项:将事物的实际状态进行比较得到结论,不属于“改变约定俗成的‘名’的界说和范围”,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第3题:

巨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参考答案:

黄宗羲在论述君臣共治和限制君权的时候,始终是以君臣平等、同为天下作为基点的。他认为,君主与官吏同属天下之“客”,即人民的公仆;二者之间只是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臣吏不是君主的“侍妾”,而是其同事或师友,“官”和“君”在政治上是平等的。由此,各级官吏便只能对“天下之法”负责,而不应为君主个人效忠,即“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第4题:

关于“三严三实”内容,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做人
  • B、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 C、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严以执政
  • D、做人要实、谋事要实、发展要实

正确答案:B

第5题: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仅存杂剧三种:《()》、《丽春堂》、》《破窑记,以《西厢记》最为著名。


正确答案:西厢记

第6题:

《医学正传》对哮喘的论述是

A、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

B、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C、哮以声响名

D、喘以气息言

E、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参考答案:CD

第7题:

习近平的“三严三实”具体指()。

  • A、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 B、严以律己,严以改革,严以生产,谋划要实,待人要实,做事要实
  • C、严以发展,严以改革,严以选举,办事要实,待人要实,创业要实
  • D、严以发展,严以改革,严以律己,创新要实,做事要实,发展要实

正确答案:A

第8题:

《唐律?名例》篇规定,“断罪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 ).

A.举轻以明重

B.举轻以明轻

C.举重以明轻

D.举重以明重


正确答案:
唐律中有类推原则。《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即对法无明文规定的犯罪案件,凡应减轻处罚的,则列举重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轻案。凡应加重处罚的罪案,则列举轻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重案。

第9题:

是谁发动了“河阴之变”,一举诛杀了几千名当朝显贵?


正确答案: 尔朱荣发动了“河阴之变”。

第10题:

真主有多少个尊名?靖举5例。


正确答案: 《古兰经》中提到的真主的尊名共有99个。至仁主、报应日的主、全能的主、独一的主、清净的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