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二谛义

题目

二谛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中道宗提出所谓“二谛义”,即二重道理的学说:认为有普通意义的道理,即“俗谛”;有高级意义的道理,即“真谛”。它进一步认为,不仅有这两种道理,而且都存在于不同的层次上。于是低一层次的真谛,在高一层次就只是俗谛。此宗的大师吉藏(549—623年),描述此说有如下三个层次的“二谛”:(l)普通人以万物为实“有”,而不知“无”。(2)说万物是“有”,这是片面的;但是说万物是“无”,也是片面的。我们只应当说,不片面的中道,在于理解万物非有非无。这是真谛。(3)在第三层次上,说万物非有非无,说“不片面的中道”即在于此,这些说法又只是俗谛了。真谛就在于说:万物非有非无,而又非非有非非无;中道不片面,而又非不片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分别为苦谛、集谛、灭谛、_____。

A、死谛

B、生谛

C、乐谛

D、道谛


参考答案:D

第2题:

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 A、真谛、世谛、俗谛
  • B、真谛、义谛、胜谛
  • C、空、假、中
  • D、空、假、真

正确答案:C

第3题:

佛教中。四圣谛”指苦、集、灭、道。其中对这四谛表述正确的是( )。

A.苦、集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B.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原因

C.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D.灭、道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原因


正确答案:BC

第4题:

禅宗的第一义谛是()?

  • A、不可言说
  • B、道可道,非常道
  • C、可以言说
  • D、名可名,非常名

正确答案:A

第5题:

学习、掌握二谛有什么重要性?


正确答案: 首先,若不懂得二谛义,就不懂得佛经的真实义。
佛的所有经典都是二谛义,你要理解的话,必须要考虑佛说的是胜义谛还是世俗谛?不能混搅在一起,必须要加以分辨。说空的时候是从胜义谛的角度说的,说有的时候是从世俗谛的角度说的,把这两个角度分清以后才能读懂佛经的内容。
其次,胜义谛是在世俗谛的基础上建立的,不了解世俗谛就无法了解胜义谛。
名相建立于世俗谛,从小乘佛教开始的五蕴身、十二处、十八界等等所有的名相都是在世俗谛的角度上建立的。它没有从本质上来讲这些东西,仅仅讲了存在。那么什么是世俗谛?《中观论》中讲:因为世俗的人都有无明的遮盖,就像眼睛蒙上一层纱,或者戴上了有色眼镜,看东西的时候就变色了、变相了,就像我们从哈哈镜中看到的那样。这是无明的结果,所以世俗谛又叫覆盖义,也就是说真实的情况被掩盖起来了,我们看不清楚,只是看到表面现象,看不到它的实质性。
那么,第一义建立的基础是什么?就是世俗谛。世俗谛是胜义谛的基础,“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为什么呢?我们说瓶子性空的时候,是知道瓶子存在以后,也就是世俗谛建立了以后,第二步才能辨别说它是空还是有。也就是说,我说“空”的时候,是以“有”为前提;没有“有”这个前提,空不空都无所谓,没有什么意思。首先是有,然后才说是本质上的有还是现象上的有,作一个分别。就像到商店买东西,我们需掌握分辨真假的知识,不然的话,市场上假货很多,我们就可能买到假货。世俗谛就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一模一样,但它本质上是假的。
所以,这个世俗谛首先要建立起来,然后在世俗谛的前提下,才去分辨它的本质是什么。二谛是不可分割的辨证的统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世俗谛,空是它的自性空,色、空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第6题:

释尊初转法轮,即揭橥四谛;游行说法,屡屡阐发其义;涅槃之顷,犹殷殷以已否了解四谛询问诸弟子。对于四谛,何以如此著重?


正确答案:四谛者世出世间两重因果耳,一切佛法大体不过使众生转迷成悟,又安能超出四谛之理乎。且四谛虽一,而有生灭无作等,是说不同耳。

第7题:

原始二谛


正确答案: 1、真谛、空谛: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因为其没有自性而空是非真实的存在,这是顺从佛的真理来说。
2、假谛、俗谛: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顺从世俗眼光看。
3、中道谛:贯通真假空有二谛。

第8题:

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

A. 真谛、世谛、俗谛

B. 空、假、真 不正确

C. 空、假、中

D. 真谛、义谛、胜谛


正确答案是:C

第9题:

什么是世俗谛?什么是第一义谛?


正确答案: 世俗谛:即法住智,讲的是三法印、四圣谛、缘起法。
第一义谛:即涅槃智,讲的是涅槃、无为、空。

第10题:

二谛间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胜义谛和世俗谛之间的关系是同体异相的关系。
胜义、世俗二谛若非“同体”,就会产生四过:(“过”即逻辑上的过失,逻辑上没办法解释。)
(1)若非同体,见瓶的空性,无法破除对瓶的自性的实执。
(2)若非同体,瓶的空性,不会成为瓶的法性。
(3)若非同体,瓶不会成为瓶自性的破除对象。
(4)若非同体,在圣者的智境中,瓶和瓶的性空不会同时显现。
若胜义、世俗二谛同相,也犯四过:
(1)若是同相,见实相的世俗智,应该同时见到空性。
(2)若是同相,世俗实相产生烦恼,胜义也应产生烦恼。
(3)若是同相,见世俗实相就应见空相,何必修见性智慧。
(4)若是同相,胜义也应和世俗谛一样,有形有色。
所以,二谛是同一体中的两种并行不悖的性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辩证的统一。每一种事物都是辩证的统一,既是性空又是相有。在无自性这一点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平等的,所以叫“法性平等”,所有事物的法性就是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