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心即真如

题目

心即真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真如”,佛教名词,绝对不变的本体。慧能认为,心就是本体,心外别无本体。现实世界的一切都依存于人的心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产生,都源于人的主观内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厌学孩子的自尊心呈现两极性:即自尊心敏感和自尊心低下。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心即气


正确答案: 黄宗羲提出“心即气”的学说。认为:“人禀是气以生,心即气之灵处。理不可见,见之于气。性不可见,见之于心。心即气也。”心就是气的灵处,所谓灵处指认识作用。理气关系和性心关系是一致的,性就是理,所以心就是气。“气未有不灵者,气之行处皆是心,不仅腔子内始是心也。即腔子内亦未始不是气耳。”陆象山、王阳明讲“心即理”,认为心外无理,理在心中;黄宗羲讲心即气,也就是认为心外无气,一切存在都是即气即心的。

第3题:

显示器几何失真如何调整?


在桌面空白处右击桌面,点属性进入后进行调整。
一般的显示器都没有上下边缘弯曲的调节功能,也就是说在显示器中没有采用可调节的元件来解决这种失真。不过可以请专业人员维修,通过改动元件参数或者更换元器件可以得到解决。如果硬件本身无法调节,要想通过软件的办法来解决也是不可能的。很多显示驱动程序可以对屏幕的几何参数进行一定设置,但也只限于物理调节允许的范围内。
没有具体值,只能跟据型状来调.打开主机.你可以先把画面调小,再调成方型,尽量是吧.然后再调回你要的大小,如果不能调回来那可能有两种解释,一个是显卡不好,一个是显示器老化.
没有具体值,只能跟据型状来调.打开主机.你可以先把画面调小,再调成方型,尽量是吧.然后再调回你要的大小,如果不能调回来那可能有两种解释,一个是显卡不好,一个是显示器老化.
显示器几何失真
问:我使用的是美格17in显示器,但发现其显示窗口上边缘是弯的,但几何失真调节中并没有上下边缘弯曲的调节,只有左右边缘弯曲的调节。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
答:一般的显示器都没有上下边缘弯曲的调节功能,也就是说在显示器中没有采用可调节的元件来解决这种失真。不过可以请专业人员维修,通过改动元件参数或者更换元器件可以得到解决。如果硬件本身无法调节,要想通过软件的办法来解决也是不可能的。很多显示驱动程序可以对屏幕的几何参数进行一定设置,但也只限于物理调节允许的范围内。
没有具体值,只能跟据型状来调.打开主机.你可以先把画面调小,再调成方型,尽量是吧.然后再调回你要的大小,如果不能调回来那可能有两种解释,一个是显卡不好,一个是显示器老化.

第4题:

佛法不明体用,色空之义不了,所谓体则曰真如,曰法性,曰法界,曰法体,曰般若,曰心„„假名甚多,各宗不同,今欲概知法体之说,请问要看何种佛书?乞示知。


正确答案:居士既知此名词,各宗不同,欲概知其缘由,自必遍阅各宗经典,方能清楚。如求略知,只在‘佛学辞典’上查阅,亦能分别名相,但不能详其义耳。然此动机,为研教乎?为证道耶?如为证道,短者‘金刚’,‘入楞伽’,长者‘华严’,‘大般若’,‘法华’等,任择一种,专意攻之自能识法性体要。若为研教,便须汇各宗主经,对照异同,方明旨趣耳。

第5题:

真如


正确答案: 指整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佛教的最高真理。和法性、法界、涅磐是平等的。

第6题:

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提出“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正确答案:陆九渊

第7题:

陆九渊“心即理”


正确答案: 理在人心中,主观主义认识论。

第8题:

心下痞实即胃痞,泻心汤之泻心实即泻胃。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怎样理解佛教传统中非人格性实在:涅槃、空、真如?


正确答案: ①作为终极实在的涅槃,佛教观点视之为人从经验世界的各种束缚中获得的彻底解放,即精神的极大自由状态。从人生存的经验世界来看,我们面临着许多令人苦恼的状态,或叫“世俗的脆弱性”。佛教把这个被体验到的,充满痛苦的世界看作是永无止境、变化无常的现象世界,它的一切现实存在都是短暂的,没有本身的稳固性和产生的原因,是由其他外在因素控制的。因此,这个经验世界永远处于一个由其他因素的决定而存在,同时也由其他因素的作用而随时可能消失的过程之中;经验世界处于“缘起”之中,人的生命处于“轮回”状态。这样,人与包括人自己在内的经验世界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一种对人生命的煎熬状态。于是,人便开始在内心的烦恼和诸多的矛盾纠葛中折磨自己。佛却启示我们通过内心的自觉或彻底的觉悟,使我们完全忘记或放弃对这经验世间价值的追求,甚至主观的忘记自己主体作为经验世界一部分的存在;这样,人就获得了一种彻底的精神解放、一种意志的完全自由,这就是人的涅槃,是摆脱了此岸诸苦之后到达的彼岸世界。这时的人虽然表面看来还是原来那个人,但精神上或在本质上已经变成了阿罗汉或菩萨,生命的轮回和经验世界的烦恼已经被彻底解决了。这是靠人对涅槃这样的终极实在的理解和体验获得的。
②空作为终极实在并不是与存在之有的对立,而是超越存在之有和存在之无的对宇宙人生的看法。因为空是指宇宙万物包括人的生命都不是由实际存在物生成的,是靠因缘关系生成的,因缘只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和条件,它本身不是经验存在物,所以是空的。严格地讲空作为一种抽象的终极实在是不能成为思考的对象,只能根据个人的理解去体验;因为一旦成为思考对象,哪怕是一种观念性的看法,它都还在作为思想的存在之列,即仍然是一种有。空既有本体论的终极实在之义又有人生论的精神彻底自由、解脱之义。
③禅宗对佛教形而上的终极实在如涅槃、空、真如,都有深刻的创造性发展,其特点乃在于强调信徒对佛教终极实在的体验,而且要求这个体验能超越以前的一切体验,是所谓“超凡越圣”,而实际上是“超佛越祖”,是对“成佛作祖”的再超越。凡客观存在的事物和对这些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都构成“有相”,凡想对这些经验事实的否定都构成“无相”。可真如完全不在对这些经验世界的肯定或否定层面,它是通过否定“有相”和“无相”来表显自己的超验性和终极实在性。
涅槃、空、真如既不是经验世界的存在也不是肯定或否定这些经验世界的概念性存在,因为它是超经验世界的、超经验世界之概念的。如果要用经验世界的概念来描述它,那就只能通过否定这些概念来体验它的真谛了。

第10题:

二空真如


正确答案:我空真如和法空真如。二乘圣者,悟人我空无之理,名人空、我空、生空,悟後所证的真如境界,即我空真如。菩萨悟法空之理,悟後所证的真如境界,即法空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