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编)

中国古人向来注重荣与辱,并通过“知耻”来进行道德评价和判断。以下关于“荣”与“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范畴。B、“荣”即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C、“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D、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的文明程度、社会的治乱安危的体现和表达。

题目

中国古人向来注重荣与辱,并通过“知耻”来进行道德评价和判断。以下关于“荣”与“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范畴。
  • B、“荣”即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
  • C、“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
  • D、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的文明程度、社会的治乱安危的体现和表达。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所进行的(  )。

A. “荣”与“辱”的判断
B. “真”与“假”的判断
C. “有”与“无”的判断
D. “美”与“丑”的判断

答案:A
解析:

第2题:

我们平时所说的()等都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使用的概念。

  • A、善与恶
  • B、荣与辱
  • C、公正与偏私
  • D、诚实与虚伪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调节功能首先是通过外在的道德评价和自我道德评价来实现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中国古人向来注重荣与辱,()名言是把知耻之心与人的文明程度、社会治乱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

  • A、孔子“知耻近乎勇”
  • B、孟子“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 C、管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 D、韩非子“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下列不属于道德健康的说法()

  • A、善与恶
  • B、荣与辱
  • C、勇敢与不勇敢
  • D、诚实与虚伪

正确答案:C

第6题:

企业道德从伦理关系角度,以()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 A、善与恶
  • B、公与私
  • C、荣与辱
  • D、诚信与虚伪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荣与辱的辩证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


正确答案:①荣和辱是相互对立的。
②荣和辱又是统一的。

第8题:

下列关于道德本质的论述,正确的有( )。

A.道德的基础是经济条件,即经济关系
B.道德评价是以善与恶、荣与辱、美与丑为标准的
C.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等力量来发挥作用的
D.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原则与规范的总和
E.道德主要是自律性的规范,依赖人们的自觉遵守,不像法律那样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

答案:A,B,C,D,E
解析:
A项正确。道德的基础是经济条件,即经济关系。我们只有从该时代、该民族、该阶级的经济关系中,才能对道德的本质做出合理的解释与科学的说明。B项正确。从总体上说,道德评价是以善与恶、荣与辱、美与丑为标准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评价的标准具体表现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C项正确。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等力量来发挥作用的。D项正确。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原则与规范的总和。E项正确。道德是人们内心的行为准则,通过人们的内在意识影响人们的行为,需要人们自觉自愿地遵守,不具强制性。而法律是社会强制性的规范准则,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施行于社会的行为规范。故本题选ABCDE。

第9题:

以下哪个指标不可用于衡量人们的道德水平?()

  • A、荣与辱
  • B、是与非
  • C、胖与瘦
  • D、诚实与虚伪

正确答案:C

第10题:

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什么?


正确答案: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