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有人说:“三法印乃小乘,大乘只一法印。”这话对吗?

题目

有人说:“三法印乃小乘,大乘只一法印。”这话对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有多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大乘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小乘则只承认一个佛,即释迦牟尼。( )


正确答案:√

第2题:

有人说佛是不分善恶、没有分别见的,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对。佛是遍知者,事物的全体包括胜义谛和世俗谛,遍知的意思就是完全可以见到事物的二谛。而认识事谛必须要有分别见,假如佛没有分别见,就等于说佛不懂得事谛,也就是说佛只懂得事物的一半。
什么叫作分别?很多人概念不清。“分别”就是第六意识的思维活动。我们的五官是无分别的,如眼、耳等见到色相、听到声音都是现观无分别的东西,要认识事物就必须通过第六意识的思维活动来完成。比如说“这是朵红牡丹花”,对颜色的知觉乃至对这朵花的认知,眼睛本身是办不到的,是意识的作用,依靠经验回忆、分析推理等对事物进行鉴别。
人的智慧不是现观,完全是分别见,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到佛地的时候,对于法性的认知变成现观,而对于法相的认知则是分别观,也称妙观察智。思维运载的工具是语言,包括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佛说法的时候也是用这两种语言,佛经也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下来的。
所以,把所有分别智一律破除,是非常错误的,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比如,佛见到一个人,这人是男是女?叫什么名字?穿的什么衣服?佛会分辨清楚的。假如连这点分别能力都没有的话,那是一种愚昧无知。但佛是遍知者,这在大乘佛教中没有丝毫的异议,除非否认佛是遍知者,否则就不能否认佛的抉择、妙观察智或者说分别见。
因此,必须承认佛有分别见。把佛菩萨的一切知见统统说成“无分别见”,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若逻辑上讲不通,怎能说它正确合理?把佛教理论全部纳入合乎逻辑的理性轨道,这是宗喀巴大师学派的特点。

第3题: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有多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大乘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小乘则只承认一个佛,即释迦牟尼。 (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有人说:“大乘佛经属后人伪造。”此话有道理吗?


正确答案: 这是顺世外道及其追随者想极力贬低大乘佛教的一种毫无根据的说法。
(1)正如弥勒《大乘经庄严论》中所说那样,大乘经和小乘经是同一时期说的。
如佛祖示现成佛后不久,就在灵鹫山对众菩萨和大迦叶等声闻弟子宣讲了《般若十万颂》等般若部经典,临终前讲了《大涅槃经》。《般若经》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也是大乘佛教的总纲,可以说离开《般若经》便没有什么大乘佛法。并且,任何人都提不出《般若经》与《律经》、《四谛经》非同时说的任何反证。
(2)佛陀的三乘思想是统一的体系,无法截然分开,不但在大乘经典中包含小乘的思想体系,而且被视为纯小乘经典的《四谛经》、《十二因缘经》、《律经》中也包含着佛法的大小乘整体思想。如“四法印”和“缘起性空”等学说在大小乘经典中只有详略之分,没有有无之别。
对此问题,历代大乘论师早有定论。
(3)从理解的角度讲,无法否认大小乘思想同时产生,同时存在。
首先,佛陀和菩萨这个名称,佛陀在世时是否存在?若不存在,佛陀对众声闻弟子以什么身份说法?以什么身份制律授戒?若一开始就有“佛陀”、“菩萨”的名称,众声闻弟子不会不知道,“佛陀”和“菩萨”不是小乘的果位,小乘的圣人,不会不知道如何成为菩萨,如何成为佛。如果说那些声闻罗汉弟子,连佛、菩萨的来历都不知道,恐怕不合情理,是小看他们的智慧觉悟。若说了解佛陀、菩萨的名称含义和来历,佛、菩萨是大乘佛法的代表,是大乘的道位和果位圣人的名称,怎能说不知道“大乘法”?怎能说声闻不知大乘法?
其次,小乘阿罗汉若不知有佛、菩萨,不知有大乘法,与破除三界无明烦恼的阿罗汉的智力层次相符吗?如经中所说,大小乘道人,智慧上无差别,只是大悲心和发心上的差别。小乘罗汉的智力层次与七地菩萨相等。因此,小乘声闻阿罗汉,不知有大乘法之说如何能解释通?且声闻之名由“亲闻佛法”而得,若未闻佛说大乘法,声闻如何得知大乘法的呢?
那些宣扬“大乘法非佛亲说”的外道学人,应对这些问题,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第5题:

有人说,众生本来是佛,因为佛经中说“自性原本光明”,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既然本来是佛,那么什么时候变成无明凡种了呢?说“众生本来就是佛”,就和说“树种就是树”一样荒唐可笑。
“自性原本光明”这句话,本身就暗示了“现状混浊”。本质光明,现象混浊,是众生心的特点,“光明”表心性的净分,“混浊”表心性的染分。一染一净,一事一理,这就是心性的辩证法。佛法的根本就是解决这心性去染的问题。
如果众生原本就是佛,心性没有被污染,佛出世、转法轮、慧光普照的一切工作就毫无意义了。如果众生心质昏暗,没有可塑性,这佛法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众生心性本质光明,混浊不清非本质,可以改变。这就是佛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前提。

第6题:

三法印是辨别佛法与外道的方法,三法印是指什么?


正确答案: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第7题:

三法印


正确答案: 1、佛教用于印证是否是真正是佛教学说的三种标准。
2、诸行无常:按照佛教的缘起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迁流变化中间没有常驻不变的事物存在。
3、诸法无我:世界上一切存在均因因缘和合而成,没有独立不变的主体和主宰。
4、涅磐寂静:指超脱生死轮回之外,而达到出世间的最高境界。

第8题:

何谓“三法印”?


参考答案:
  法印即法之印章,亦即“佛法之特征”,是判断思想是否符合佛教教理的三条标准。第一条是“诸行无常”,这里的“诸行”批一切事物的运动与变化,主要是生灭变化。第二条是“诸法无我”,诸法,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是指一切事物都处于刹那生灭,事物主体“我”是不存在的。第三条是“涅磐寂静”,是通过对物,我的透彻理解,而达到的最高境界。此时一切烦恼,痛苦均已消失,精神进入永恒的安乐状态。

第9题:

有人说:“细菌是下等微生物。”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有情识的生物和无情识的植物在佛教中有严格的区别。
佛经中说:“人的肉体是八万四千微虫的房舍。”这“微虫”指的就是“细菌”。僧律中规定僧人食用的水,要经过纱布过滤,就是为了防止伤害水中的微生物细菌。
从现在克隆技术的成功来看,“人的肉体是八万四千微虫的房舍”的佛语,应有新的解释。人体中的“八万四千微虫”,不单指人体内的“细菌”,也应包括“精虫”和人体的“细胞”,因为佛经中的“因陀罗网”能预言亚原子领域的物质结构,“微生物房舍人体论”,同样可以看做是人体生物结构深部秘密的洞察预见。

第10题:

体会“三法印”有次第吗?


正确答案: 必须先体会“无常”,再体会“无我、缘起”,再来是体会“空”。体会不到“无常”,便体会不到“无我”,也体会不到“空”。自我不会降服、不会消失,也不会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