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止观双运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怎样断结?

题目

止观双运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怎样断结?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体证“无常、无我”二个法印,这也是整个修行的重点。只有体证“无常、无我”法印,才能反观到十个结,并一一断除。
如果修行没有回来体证“无常、无我”法印,不管多么用功,多么有神通法力,还是在六道的苦海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怎样修行止观双运?


正确答案: 止和观同时修,对初学者有难度,所以先修止,让心静下来,稳定之后再修观。也可以先修观,即专心一意思维法义,也会成就止的。

第2题:

当你真正能够止观双运,身心柔软,会怎么样呢?


正确答案: 当你真正能止观双运,身心柔软,你当下的讲话、当下的动作、有没有我慢?都可以马上觉察到的。也就是说,你贪瞋痴的展现,跟你实际觉察到的那个时间距离有多长?跟你的明觉是成正比的。当你的明觉度越高,你贪瞋痴的产生,跟觉察的时间就会越短,到后来你真的保持清醒明觉,身心柔软,你就是坐在无常法流上面了。

第3题:

修出入息念,怎样让止与观配合?


正确答案: 通过观察呼吸的进出,让心澄静下来达到止,进一步去观呼吸的生灭变化,因为呼吸本身是一个法流。

第4题:

全球能源观的总体目标、战略方向、基本原则、战略重点、发展趋势、核心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总体目标:可持续发展
战略方向:两个替代
基本原则:统筹协调
战略重点:全球能源互联网
发展趋势:清洁化、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
核心内容:以全球性、历史性、差异性、开放性的观点和立场研究和解决能源问题

第5题:

止观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就是让我们动荡不安的心,选择一个妥当、理想的方法,好好安住在上面,活在当下,让心来到如实观,让心宁静下来,如同一面镜子,让大自然的法则能够如实显现。

第6题:

佛陀提供断诸结缚的妙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就是深观无常。六根、六尘、六识、诸受、身、心、内、外、一切,若能深观其无常,则必能次第灭尽诸漏,断诸烦恼。把内心的苦、不安的根本原因找出来,这样才能对症治疗。这是修行的重要关键。

第7题:

止观双运的核心是什么?


正确答案: 核心是无常、无我。要去体会在一呼一吸之间,身体的觉受已经不同了,元素组成也不同了。当你在吃饭、喝水的时候,除了观察整个动作以外,还要体会无常流动的变化,体会无我。当你的心宁静下来,处处都要去感受无常、无我的法印。

第8题:

静虑就是要能够止观、止观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止观的具体内容:就是要去一一体悟,什么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世间祛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内心的苦与不安,都要如实的面对,清楚地求证、去体证,才能够真正把苦的原因一一集谛寻找出来,你才能够对症治疗,根除生死苦海的病根,你才能够出离苦海。

第9题:

“双三检制”的内容是什么?怎样执行首件必检?


正确答案: “双三检制”的内容分别是自检、互检、专检和首件必检、中间抽检、末件必检。在生产前、首先由操作者认真检查冲模的技术状态及设备是否完好,待一切正常后方可生产,首件冲压后,认真进行自检并送检查员专检,经确认合格并经检查员同意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检查内容主要有:制件是否有单边、短尺、斜尺、少孔、毛剌、开裂、皱纹、尺寸精度及制件平度、高度、角度等等。首件检查的时间是:在作业开始时,在操作人员变更后,在更换了模具时,在修整模具刃口后。

第10题:

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运腕”,运腕的要领是什么?


正确答案: 书法艺术中的意蕴,亦即形象、情采、韵味等微妙的表现,没有丰富多变的技巧和方法是不可能产生的。对手中这支笔,只有做到驾驭自如,才能达到为所欲为,乃至千变万化,此即所谓得笔。在纵情挥洒的创作中,仅靠手指的巧妙运用,就显得不足了,只有充分发挥手腕以及臂、肘的作用,才可能适应创作的需要。巧妙的运腕,好似“抚弦在琴,妙音随指而发”。(项穆《书法雅言》),前人把良好的运腕所产生的“如屋漏痕”的点画效果视为“书法中绝”。这就是“运腕”一向被历代书家所重视的原因所在。
沈尹默在讲解外拓法时对运腕的重要性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外拓用笔,多半是在情驰神怡之际,兴象万端,奔赴笔下,翰墨淋漓,便成此趣,尤以行草为宜。”“外拓法的形象化说法,是可以用‘屋漏痕’来形容的。怀素见壁间坼裂痕,悟到行笔之妙,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这觉得更自然,更切合些,故怀素大为惊叹,以为妙谕。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始得圆而成画,放纵意多,收敛意少。所以书家取之,以其以腕运行笔相通,使人容易领悟。前人往往说,书法中绝,就是指此等处有时不为世人所注意,其实是不知腕运之故。无论内擫外拓,这管笔,皆要左右起伏,配合着不断往来行动,才能奏效。若不解运腕,那就一切皆无从做到。”
由此可知,运腕在书法表现技巧中的重要地位。运腕的关键在于悬腕。在实践中,唯有能悬肘、悬腕、且能做到心、身、腕、指、笔之间的高度协调,方可能达到为所欲为、出神入化的境地。康南海说:“以腕运笔,欲提笔则毫起,欲顿笔则毫铺,顿挫则生姿,行笔战掣,血肉满足,运行如风,雄强逸荡,安有抛筋露骨估弱之病?”石涛说:“腕若虚灵,则画能折变。笔如截揭,则形不痴蒙。”说的是只有虚其腕,才能达到笔灵,笔灵才能迹活,迹活则自然、生动、优美。就是做到执笔牢而不僵,提笔活运,且其锋提得越高,回旋余地越大,越自由灵活,节奏感越强,韵律越优美。其“笔如截揭,则形不痴蒙”的意思是,腕若虚灵,则无凝碍,因此才能做到下笔果断,斩钉截铁,从而收到质健、势雄、形奇、神异的美妙效果。他又进一步透辟地论述了在不同意念作用下,腕的功能发挥和效果。他说:“腕受实则沉著透彻。腕受虚则飞舞悠扬。腕受正则中直藏锋。腕受仄则欹斜尽致。腕受疾则操纵得势。腕受迟则拱揖有情。腕受化则浑合自然。腕受变则陆离谲怪。腕受奇则神工鬼斧。腕受神则川岳荐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