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大圆满前行广释论是华智仁波切怎么样造的?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题目

大圆满前行广释论是华智仁波切怎么样造的?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这部论典不是华智仁波切随随便便臆造的,而是他按照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的传授,一字不漏记录下来的。他在结文中也说:“我原本十分精通繁冗的词藻学,也十分善巧绘制诗韵的彩虹图,可这些并非大恩上师的口传教言,故而在我的论中未掺杂自己分别念所造的文字。”因此,所有内容均是如来芽尊者的无谬口传,华智仁波切在其座下听闻二十五遍以后,才汇集成了这一部《大圆满前行》。
古大德的闻法精神与我们确实不同。现在有些人不要说听二十五遍,仅仅听了三四遍,再听就觉得不耐烦了——“怎么要讲《大圆满前行》呀!”这种心态是不合理的。对大圆满前行广释论,你也许文字上过得去,但内容不一定完全通达,反复听闻还是必要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传讲《大圆满前行》之前,为何要先讲《胜利道歌》?这个道歌来源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1)法王如意宝再地讲过,《胜利道歌》有相当大的意义和加持,倘若一个法师在传法之前,或者一个人在修行之前,把它读一遍或者传讲一遍,就以顺利实现愿望,不会遭受障碍和违缘。因此,学习本论有分别念难以揣测的甚深缘起,末法时代魔障层出不穷,很多人遇到一点违缘,马上就弃甲投降了,这是令人痛心的现象。上师非常希望大家能克服一切障碍,在两年中把加行修完,这对一生来讲是最大的收获。为了保证自他学修圆满,在此之前,首先讲由上师如意宝智慧中自然流露的金刚道歌——《胜利道歌》。
2)1995年,法王如意宝示现重病。大概在9月份时,上师本想先去台湾,再去尼泊尔,到莲花生大士的长寿里住一段时间修长寿法。但到了成都,一方面办护照出现违缘,同时上师病情也日渐严重,在川医那里查不病因,于是上师就在“国际大都会”住了五个多月。他老人家在五个月中,除了吃饭以外,基本上处于入定状态,什么话都不说。后来有一天晚上,在上师的梦境中,阿底峡尊者、仲敦巴尊者、麦彭仁波切、罗珠上师一同出现在面前。阿底峡尊者缄默不语,慈眸凝视。仲敦巴尊者说;“我们番前来,主要是因为阿底峡尊者倍加垂念你。现在汹涌澎湃的大海波浪,3月10日就会中断,你明白这其中的涵义吗?(意为法王的病完全康复。)说完,二位尊者就消失于法界中了。
麦彭仁波切威严而坐,以极为忿怒的形象猛厉祈祷莲花生大士,遣除内、外、密的一切违缘,降伏迷乱分别所现的各种鬼神。之后化光而去。
罗珠上师慈悲地开示说:“你应当安住于现空无二、本来光明的大圆满境界中,出定后以自他相换的菩提心来利益众生,如是一切违缘将会消于虚空……”又讲了其他一些教言,随后也融入了光明之中。
此后,确如仲敦巴尊者所授记,上师的病情日趋好转,到了3月10日,已完全复原。之后返回学院,大家以最隆重的仪式恭迎上师归来。上师即兴唱了一个《胜利道歌》,当时,四众弟子集聚在一起的快乐,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上师还将汉族弟子的道场取名为“金刚降下魔洲”,也是获得胜利的一种象征。

第2题:

器世界最终毁灭的因是什么?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正确答案:毁灭的因缘,一方面是因为万法的无常,因缘灭尽时自会消散;另一方面,也是众生造业比较严重,如《大楼炭经》云:“遭火灾变时,天下人皆行非法、邪见,不见正,犯十恶事...”不管怎么样,外面的世界终有一天会示现无常。跟浩瀚的宇宙世界比起来,我们每个人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在这个地球村中,毕竟也是一个“地球公民”。其实地球公民不仅包括人类,也包括旁生等其他众生,我们是地球村的公民,牦牛也是如此,彼此之间都是邻居。然而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肆意杀戮动物、破坏生态平衡、工业污染严重...致使自己的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也许七水一火的灾难还没降临之前,依靠人类的恶行,就已经导致了自身的灭亡。不论是家庭小环境,还是大环境,我们都应该关心,同时要以慈悲上爱护那时生存的动物,若能如此,人与自然之间会增上和谐的气氛,天人也会撒下吉祥的花雨,人们的生活定会和平安乐。相反,假如人类恶心遍满、行为粗暴,对自然界肆无忌惮地破坏,则定然感召种种灾难。近年来,世界各地为什么频频出现地震、火灾等不悦意的天灾人祸?实际上就是跟众生的行为有关。

第3题:

为什么说做生意的话,很容易把十种不善业都占尽了?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正确答案: 1)比如,在销售过程中,本来自己卖的是低劣商品,却巧舌如簧地说:“我自己买进时,成本也是花了多少钱。先前某人说给怎样的价,我都没有卖。但如果你要,算了,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不赚钱了,赔一点也可以...”全是一派胡言,这就是妄语。
别人在进行了交易时,自己如果也很想买,就谎称这个物品不好,在买卖双方之间制造不和,最终使自己得利,这是离间语。口出不逊地说对方质量太次、数量不对,或因欠款不还而吵得天翻地覆等,这是恶语。
毫无意义地评论价格太高,本来不想买也与对方讨价还价等,属于绮语。
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别人,野心勃勃想把对方的财物据为己有,这是贪心。
希望他人一败涂地,这是害心。杀羊、杀鱼、杀鸡等做买卖,就是杀生。
可见,在经商的时候,十不善业除了邪见、邪淫以外,其他都已直接具足了。当然,间接也可具足这二者,比如为了谈生意,踏入不正当的场所,这是邪淫;生意做久了,不好好闻思修行,自然就会底毁因果、三宝,这就是邪见。
2)除了造不善业之外,做生意如果经营不顺利,还会倾家荡产,使大家深感痛苦,最终损人害己,甚至落得个饿死的下场。如果搞得好,生意稍有起色,那不论赚了多少也不知足,一直贪得无厌,就算是财产与多闻天子不相上下,也仍旧兴致勃勃从事罪大恶极的经商。现在许多人都是这样,即使拥有几千万、几亿,但还是不断在投资,一辈子既没有为社会做什么事,也没享受过一天的快乐。到头来,就这样在忙忙碌碌、散散乱乱中,寿命已经到了尽头。由于毕生没有行持过善法,每天都大吃大喝,杀害无量众生,也欺骗了无量众生,临终时只能是手抓胸口,悲惨地堕入三恶趣。诚如《正法念处经》所言:“若人为恶贪,常覆其心者,恒入于地狱,及在饿鬼等。”

第4题:

华智仁波切说,糌粑的背后会杀许多虫,吃糌粑就如同在吃虫。对于这句话,你怎么理解?这样说有什么必要?


正确答案:此处所说的“一样”,是让我们认识到糌粑的背后有许多罪业,并不是说吃一碗糌粑和吃一碗虫真的完全相同。措智仁波仁也讲过:“吃虫跟吃糌粑有很大区别。吃了糌粑以后,可令修行人身体健康、长久住世,行持许多善法。而他身体好的话,体内两万一千条虫也会健康,不会死去。虽说种植青稞时难免会杀生,但这些众生即使没有被杀,到了秋冬季也会冻死。的以,只要不是故意杀虫,过失不会有那么大。”当然小的过失还是会有的,所以,大家平时享用食物时,应回向与之相关的所有众生离若得乐,这样的话,功德会远远胜于过失。
华智仁波切之所以讲食物的过失,也主要是为了提醒我们:修行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否则,到时候会偿还很多的债务。

第5题:

我们学佛的大环境怎么样?相较于古人为求法所经历的百般磨难,你生逢如此时代,有什么样的感触?


正确答案: 我们已生于佛法兴盛之地,又处于如今这个学佛自由的时代,这是非常幸运的。我们这些人,学佛的因缘真的很顺,处于这么好的时代中,每天可以心无杂念,无忧无虑地闻思佛法。从学《入行论》到现在,大家共同学习那么长时间,其实没有出任何违缘。
以前的高僧大德为求法而历经千辛万苦,看到他们的行为:在六七年代,很多人念观音心咒都特别害怕,但曲恰堪布每天至少看经书二十篇左右,一直没有间断过。而法王如意宝不但看经书,还冒着生命危险弘扬佛法。即使在那种年代,这些大德对佛法的闻思也从没有停止,就这样从小一直到离开人间,以学习佛法、思维佛法、弘扬佛法的方式,完成了伟大的一生。这让我们很感动、很惭愧,即使在现在这么好的时代,仍有些胆小的人,稍有一点什么,就提心吊胆、草木皆兵,这种人不要说经历十年动乱,就算遇到一点点障碍,也会让他退转。
所以,我们有了圆满环境的同时,也要靠自己,要观察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根基?一旦时代变了,或社会风气变了,会以何种方式对待佛法?这是值得考虑的。

第6题:

《大圆满前行》的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是否只是前行法?为什么?


正确答案: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共同外加行、不共内加行,以及教言的支分——捷径往生法。此引导文圆满包含了释尊八万四千法门的精要,从理论和实修相结合的角度讲,也囊括了两位全知所传下来的论典——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和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比如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很多道友也都学过,华智仁波切在《窍诀金钥》中赞叹道:“如来诸宗无谬具,如此善说前未有。”它圆满具足佛教各宗各派的无谬教言,如此善妙的论典,在人类历史上旷古绝今、前所未有。他还说:“九乘佛皆居此。”所有九乘次第的佛法都居于《心性休息》中。而这些论典的窍诀精要,全部汇集于《大圆满前行》中。故本论是一切佛法的精要、一切佛法的总纲,依靠它,今生就能获得圆满正觉佛果。所以不要以为“这个法是前行啊,不一定殊胜”,实际上它具足一切圆满的教言,既可以算是前行,也可以算是正行。

第7题:

华智仁波切在造论之初,为什么写那么多顶礼句?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正确答案:为了在造论过程中遣除一切违缘、增上一切顺缘作者作这么多的顶礼句。这些上师具足通达一切万法的智慧与利益一切众生的大悲,而智慧与大悲又是一切功行之根本,所以,这些上师该有的功德都具有了,作者在他们足下恭敬顶礼。作为后学者,通过随学顶礼祈祷这些传承上师,相续中的烦恼通过上师的加持即可遣除,智慧和大悲无形中会自然出现。为此,我们应时常祈祷上师三宝。

第8题:

当今时代,很多人不修前行就直奔大法,对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修持前行,对一个修行人来讲有何必要?请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正确答案:这种直奔大法者有时依靠上师的加持,当时感觉不错,似乎通达了密法或禅宗的最高境界,但由于没有稳固的前行基础,尤其是缺乏共同加行中的看破今世,以至于处处贪图暂时的名闻利养,这样下来,修行绝不会长久,最后有些出家人还俗了,有些居士生邪见了,很容易误入歧途。有些人上半生修行非常好,但因为没有打好前行基础,到了下半生,很可能对佛法生邪见,自己尚且无法解脱,更不要说以大悲心去利益众生了。反之,若一开始就把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修得非常圆满,那么上上的功——对三宝的信心、利益众生的菩提心、积累资粮、忏悔业障等,自然而然可以显现出来。前行基础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但有此上师显现上不是特别重视。其实,除了个别利根依靠上师加持可速得成就以外,对大多数人来讲,还是需要修前行。修持前行能把基础打得扎扎实实,并完全依此而成就。法王如意宝的弟子那么多,弘法利生的能力如是强,却不会让世人产生邪见、毁谤,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上师合格的传承弟子很谦虚,不会到处宣扬自己证悟了、能看到他人的前世后世。而这一切如法的言行举止,归根结底来源于前行的修持。

第9题:

请阐述《如意宝珠》的观想方法。它与《大圆满前行》的观想方法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如意宝珠观想方法:在自己前方的虚空中,云雾缭绕或者白云飘浮,观想出一朵白莲花,莲花上有一月轮坐垫,坐垫上有金刚萨垛的单身像:身色洁白,金刚跏趺坐,手持铃杵,以十三种报身服饰严饰全身。这样的金刚萨垛非常庄严,闪闪发光遍布十方,接着全部融入自己,所有众生也都变成金刚萨垛的形象。
《大圆满前行》的观想方法:在自己庸俗的身体上方,观想白色的金刚萨垛,通过念诵百字明,降下甘露而清净自相续。然后金刚萨垛融入自己,自己的身体发光上供下施。最后一切外器世界收摄在内情五部金刚萨垛中,他们也依次化光融入自身,自己最终融入法界,在无缘离戏的境界中安住片刻。当又开始生起分别念时,将一切器情明观为金刚萨垛的妙用。

第10题:

在汉地历史上,有哪几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究其原因是源于什么?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正确答案: 在汉地历史上的几次灭佛动运中,其中规模最大的,莫过于“三武一宗”。
根据历史分析,三武灭佛与道教有关,一宗灭佛跟儒教有关。不过也有人说,灭佛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这四次灭佛事件都如出一辙。由于之前几个朝代大兴佛教,如此加大了出财政支出,使国库空竭。遇到外患,僧尼不能出征打仗,平时也不用缴纳赋税,给社会带来很多压力。出家人本当艰苦修行,现在都坐拥大量地产,成为了大地主,寺院经济恶性膨胀。再加上皇帝认为佛教是印度的外来文化,与汉地土生土长的宗教有冲突,鉴于种种原因,之后采取措施灭佛。为此,宋代宗颐禅师也作过检讨:“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俭守真风。”
禅师的这番语话语,我们后学者不得不反思。现在有些出家人或修行人,知足少欲、生活简朴,行持真正的佛法,这很值得称道。但也有一部分人,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对社会和佛教没有任何贡献,反而引发世人对佛教的误解。作为一个佛教徒,倘若自己行持善法,对国家、社会会有非常大的利益,即便没有能力做一些事,以清净心发愿的话,无形中也会给众生带来幸福安乐,这是毫无疑问的。反之,假如没有这样做,而是对钱财非常贪婪,从不守持戒律,行为也不如法,这种人泛滥成灾的话,确实给社会带来压力。所以,我们在了解人身难得的同时,对历史也有必要回顾,当前状况要跟以前佛教毁灭的因素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