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生活中快乐和痛苦都是实实在在的,为什么说这些就像一场梦?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题目

生活中快乐和痛苦都是实实在在的,为什么说这些就像一场梦?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因为不管你曾经享受快乐也好,感受痛苦也罢,这些事情经历过就消逝了。不管当年自己是如何的兴盛快乐,或者感受过怎样的衰败痛苦,就像昨天的梦一样,只能成为回忆的对境了。虽然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是实实在在的,但也只是在具有我执迷乱的众生心前才成立。观待圣者来讲,这一切就是如梦如幻,没有实体。比如一个做梦的人,在他梦未醒之前,梦中的苦乐对他来说是真实不虚的,同样,未解脱轮回的众生,轮回的苦乐也是实实在在的。可一旦证悟,这一切都不复存在,如永嘉大师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场婚礼中所使用的音乐具体的说有()两部分组成。

  • A、开场音乐和仪式流程音乐
  • B、婚礼流程音乐和宴会音乐
  • C、纯音乐和流行乐
  • D、婚礼仪式流程音乐和即兴伴奏

正确答案:D

第2题:

()说:“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幼年曾做过的游戏地继续,也是他的替代物。”

  • A、波德莱尔
  • B、弗洛伊德
  • C、荣格
  • D、弗莱

正确答案:B

第3题:

()说:“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幼年曾做过的游戏地继续,也是他的替代物。”

A.波德莱尔

B.弗洛伊德

C.荣格

D.弗莱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为什么说一切怖畏以及无量痛苦都是由心所生?请以地狱为例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有情世间的无量恐怖痛苦唯心所生。比如在地狱之中,有无数种不同的刑具和兵器,其数量多得无法计算,这些刑具是何人制造出来的呢?地狱中有无量地狱有情,每一个有情前有百数狱卒天天用刑具拷打、杀害他们,这些狱卒是从何处来的呢?八热地狱中烈火熊熊炽热的红铁板地,其面积大得不可思议,这么多铁是哪一个钢铁公司制造的?又是如何烧热的呢?那些破戒律毁坏梵行的人,堕于铁柱山地狱中,有可怖的铁女抓住它们,将头纳入口中咀嚼。这种女人是从哪里来的呢?从各方面去推理,完全可以得出结论:一切唯心造,地狱中各种现象都是有情业力所感而幻现。如果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狱,那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观察,都不能成立。
大乘经典《楞严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等都承认:众生以自己的业力所感,显现出地狱,也即自心造出这些情景。《金刚藏经》中云:“文殊师利菩萨,实无有地狱,凡夫颠倒分别意识所生也。”这些经典中讲得很清楚,地狱痛苦都是众生自心分别所造,并无有一个实体的存在,只是基于众生恶业而现前的幻相。

第5题:

怨敌明明是伤害我们的人,为什么反而说他是值得悲悯的对境?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正确答案: 对有我执的众生来说,最珍爱的莫过于自己,但在烦恼强烈现前时,他们连自己的身体生命都弃之不顾,尚能自杀摧毁,那么对其他众生作损恼自然无法避免。理解到这点,我们在受到他人损害时,又怎么会不生悲悯呢?

第6题:

为什么说现今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找一找是否有不是信用货币的货币。


正确答案: (1)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替代金属货币,这一过程的萌芽早就存在于古老的信用工具之中;这一过程的不可逆转决定于商品经济覆盖整个经济生活,也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过程的最终完成则是在经历了几百年之后的20世纪。
现代信用货币,其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当前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流通着的钞票都是银行券。关于银行券,由于银行券的发行权集中在中央银行,所以银行券的持有者就意味着握有对中央银行的债权。不论在法律形式上如何规定,人们总是把中央银行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别是这样。所以,人们认定,持有钞票就是持有对国家的债权;在人们心目中要求国家对钞票负责。
与银行券同时流通的有作为辅币的金属硬币。硬币已不是过去意义的金属货币,并不是以自己所含金属的价值流通。现在世界各国,硬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于信用货币。
伴随着银行券的流通,不以现钞形态存在的货币也出现了。在19世纪和更早的年代,人们曾广泛讨论商业票据和支票由于背书流通所发挥的货币功能。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人们则已明确认识到:银行活期存款,其本身就应视为货币。至于商业票据和支票,由于背书流通的现象逐渐减少,已不再讨论它们是否是货币的问题。
银行活期存款,其根本特征是随时可据以签发支票用以购买和支付,同时也有权从中提取钞票。活期存款的名称多种多样。我国在出现新式银行以后多年,习惯称之为支票存款。实际上,由于管理习惯,活期存款有种种名称。如我国机关单位在银行中的经费存款账户就是一种活期存款账户。此外,更具有重要意义的是,由于金融创新,有些存款不叫活期存款但实际有活期存款的功能。如美国的NOW(可开出相当于支票的“转让支付命令”的账户)就是一例。这类账户上的金额,就其实际功能来说,无疑应同活期存款一样视为货币。
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大多不能据以签发支票。直至进入20世纪,人们并没有统一的见解把它们明确地视为货币。但是,如果不把它们视为货币的存在形态,微观主体的货币持有量就是不完整的。而且宏观调控的实践,也会使人认识到,如果不把它们视为货币供给而只考察钞票和活期存款,那就很难解释这两部分货币之间的相互转化。现实生活中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它们之间的界限也不断被打破。如储蓄,最初多是小额定期,后来不仅发展了活期储蓄,而且有了可以签发支票的储蓄。如大额存单是定期的,但在货币市场上可以买卖,已不完全是本来意义的定期存款。至于美国的ATS,更是一种可以自动地从定期存款账户向活期存款账户转移款项的制度。
所有上述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2)今天的货币形态,与历史上几千年只是简单的几种形态统治流通的情况不同,不仅极其多样,很难一一列举,而且变化迅速。但无论其形态如何多样,变化如何迅速,任何形态的货币,无一例外地都是信用货币。

第7题:

众生感受身心苦害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说菩萨没有这些痛苦?


正确答案: 众生内心的痛苦,是由于无明邪见造成;身体受到的损害,是自己前世杀生、偷盗等罪业导致的。
作为菩萨,1)身体痛苦之因——罪业是没有的。因为发了大乘菩提心之后,多生累劫中行持十善,以各种方便方法来断除罪业,罪业断了以后,绝对不会产生身体的痛苦。
2)菩萨也没有心的痛苦。因为他具有善巧方便的智慧,将我和我所全部观空,了达一切诸法为空性,在这样的境界中,哪里会有心的痛苦呢?

第8题:

有人把“家父”说成“我家父”,把“舍弟”用于指称对方,说成“你舍弟”,把自己的家说成“我府上”,这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家父”本身就是指自己的父亲,无需再加“我”。“舍弟”是指自己的弟弟,不能说“你舍弟”。“府上”是指对方家, 不能说“我府上”。

第9题:

为什么说你所抓取的、主宰的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呢?


正确答案: 任何你所能掌控、主宰、抓取的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就算你是亚力山大,曾经建立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当你两眼一闭,你还不是两手空空吗?唯有你自我死亡,唯有你能全然的放开,你才能得到无限。

第10题:

为什么说轮回就像针尖一样,永远没有安乐之时?你怎样将这个道理真正融入自心?


正确答案: 《念处经》云:“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何地皆无乐。”地狱众生感受寒热之苦,饿鬼遭受饥渴之苦,旁生感受愚昧无知、被人役用、互相啖食之苦,人类不能避免生老病死及三大根本苦,非天饱受争斗之苦,天界感受放逸懈怠之苦。总之,整个轮回犹如于针尖上一样,不可能有瞬间的安乐,恒时被痛苦的波涛所淹没。
莲花生大士亦云:“佛说轮回如针尖,永远无有安乐时,稍许安乐亦变苦。”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说,轮回就像针尖一样,永远没有安乐之时,即使偶尔显现一点点安乐,也是变苦或行苦的本性,很快就变成痛苦。所以,《贤愚经》中言:“一切无常,生者皆终,三界皆苦,谁得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