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药师经中,‘救脱菩萨称阿难尊者为大德,而阿难尊者称救脱菩萨为善男子。’请问,此二称是何分别?据弟子之愚见,佛门中菩萨是居罗汉上首,为何阿罗汉称菩萨为善男子?

题目

药师经中,‘救脱菩萨称阿难尊者为大德,而阿难尊者称救脱菩萨为善男子。’请问,此二称是何分别?据弟子之愚见,佛门中菩萨是居罗汉上首,为何阿罗汉称菩萨为善男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大德二字,乃上下通称,善男子号,为上对下之赞辞。比丘皆为出家之众,菩萨却有缁素之别。救脱菩萨,是否所现为在家相,未加考据,不敢遽言,倘是在家相,阿难尊者呼以善男子,以缁呼素,并无不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佛经各部经书首句之‘如是我闻’中之我字是指阿难尊者,但以华严经言乃佛成道后六十日内对法身大士所讲,是时之阿难且未曾出家,更何况位登法身?此经中之‘我’是否仍指阿难尊者,抑别有所指?乞为开示?


正确答案:阿难为佛侍者之初,有数请求,其中有一,即佛以前说,为之重述。故华严虽在阿难出家以前,有是因缘,仍得曰‘如是我闻。’此事经中有载,但一时忘其出处耳。

第2题:

受菩萨戒是否必须先要受一种别解脱戒?如果不需要的话,这是否与阿底峡尊者“恒具余七种,别解脱戒者,乃有菩萨戒”的说法相违?


正确答案: 不需要,这与阿底峡尊者的说法不相违。阿底峡尊者之所以那样说,实际上是为了遮破当今许多人士连一分别解脱戒也不能守护却自诩具足菩萨戒以及认为菩萨戒意义微小而戒条繁多的这些分别妄念,才说必须是具别解脱戒的身份。

第3题:

下列佛教供奉的菩萨中.手持法杵如意棒.身骑六牙白象.以示威灵.能满足众生善愿.人称大德菩萨的是( ).

A.文殊菩萨

B.普贤菩萨

C.地藏菩萨

D.大势至菩萨


正确答案:B

第4题:

莫高窟第158窟营建于中唐时代,有敦煌石窟中最美的一尊释迦()。

  • A、菩萨像
  • B、迦叶像
  • C、涅槃像
  • D、阿难像

正确答案:C

第5题:

对于整部论的内容,阿阇黎善天与那波瓦尊者是如何归纳的?


正确答案: 阿阇黎善天认为:以初善、中善、后善可以包括整个这部论典的内容,按照顺序,初善即顶礼句,中善是从顶礼句到回向品之前,后善为回向品。那波瓦尊者认为,以造论之因、宣讲六度、感念恩德而作礼,三部分可包括此论。造论之因是从“暇满人生极难得”开始的前三品;回向品宣说布施度,安忍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在论典当中比较明显,不放逸品与正知正念品宣说戒律度;最后一颂感恩。

第6题:

《生经》中,佛陀开示弟子阿难:「已求归依,以()为证,归命()。」


正确答案:法;经典

第7题:

从阿姜曼尊者的经历中,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呢?


正确答案: 当阿姜曼尊者证初果、二果之后,也随顺因缘指导别人,但是当他看到自己内心的不安,内心的那股我是、我能都还存在,还没有真正大安心,于是他又放下。当他从三果要证四果期间,他真的用生命在修行,修到后来是很苦的。他很如实来面对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一定非达究竟目的决不终止。历史上有不少真正体悟,体证到无我境界的修行者,他们都提供一面很好的明镜,让我们照见或借鉴,都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修行人应该好好学习的。

第8题:

汉地佛教寺院造像组合中“释迦三圣”指的是()

A.释迦牟尼佛
B.文殊菩萨
C.普贤菩萨
D.大迦叶
E.阿难

答案:A,B,C
解析:

第9题:

汉地佛教寺院造像组合中,“释迦三圣”指的是()

  • A、释迦车尼佛
  • B、文殊菩萨
  • C、普贤菩萨
  • D、大迦叶
  • E、阿难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为适应中国孝道找出来的经文是()。

  • A、《菩萨经》
  • B、《大悲咒》
  • C、《孝经》
  • D、《父母恩重难报经》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