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既然安忍的功德如此之大,那在遇到他人损害时,能否以怨报怨、以牙还牙,促使他也修安忍呢?为什么?

题目

既然安忍的功德如此之大,那在遇到他人损害时,能否以怨报怨、以牙还牙,促使他也修安忍呢?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话与《弟子规》中的()意思相同。

  • A、恩欲报,怨欲忘
  • B、善相劝,行皆建
  • C、报怨短,报恩长

正确答案:C

第2题: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恩欲报,怨欲忘。
  • B、善相劝,行皆建。
  • C、报怨短,报恩长。

正确答案:A

第3题: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是指()


正确答案: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第4题:

在寂静的地方修安忍,任何人也不接触,这样会有效果吗?安忍应当怎么修?


正确答案: 虽然这也可以,但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和传承上师们修安忍的方法,并没有说跟任何人都不见,只闭关就可以了。一般而言,仇敌嗔害越强烈,所受的苦恼越厉害,忍辱力才能越增上。翻阅诸佛菩萨与高僧大德们的传记,不依靠怨敌的嗔害而修成安忍的事例,恐怕是没有的。
所以,修安忍必须要出来接触人,面对各种各样的事,在那个过程中,看自己的忍耐力有多强,依靠种种违缘逐渐强化你的忍心,修行境界才会越来越提升。

第5题:

《弟子规》中,“财物轻,怨何生。”这句话是说拿到的钱财少的话,就报怨“何生”这个人。()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儒家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道家则主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

  • 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 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 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从业人员坚持原则,要做到( )。
(A)见机行事 (B)方法灵活
(C)以德服人 (D)以怨报怨


答案:B,C
解析:
“公道”的基本要求:平等待人、公私分明、坚持原则、追求真理。坚持原则 要立场坚定、方法灵活、以德服人。

第9题:

孔子主张以德报德,以怨报怨。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现在有个别假活佛到处欺骗信众,有的人供养完以后才发现上当受骗,那这种供养是否没有功德?请以公案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如果当时发心很清净,只要没有产生后悔心,应该是有功德的。佛经中记载,有个人把一个凡夫误认为阿罗汉来供养,由于他当时发心清净,后来获得了供养阿罗汉的功德。贫女把狗牙看成释迦牟尼佛的佛牙来一心祈祷,后来也是成佛了。所以只要心清净,有些善根也能获得。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