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知识)

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英语考试中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情绪低落。班主任为了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在一次次的跌倒后又一次次地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班主任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经历无数次的摔倒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又信心十足地投入到了学习中。班主任主要运用了哪种德育方法?()A、榜样示范法B、实践锻炼法C、道德修养法D、品德评价法

题目

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英语考试中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情绪低落。班主任为了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在一次次的跌倒后又一次次地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班主任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经历无数次的摔倒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又信心十足地投入到了学习中。班主任主要运用了哪种德育方法?()

  • A、榜样示范法
  • B、实践锻炼法
  • C、道德修养法
  • D、品德评价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0个学生在一次短跑比赛中的平均成绩是15秒,如果去掉一个最好的成绩,平均成绩就变成15.5秒,那么这个最快的学生的成绩是( )秒。

A.11.2

B.11.4

C.10.5

D.11.1


正确答案:C

第2题:

某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考试后,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教室里失去了往日的欢快和活泼。班主任为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和气馁。班主任就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倒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艰苦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放下心理包袱,又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请结合教育学理论分析上述案例。


正确答案:
(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利用一次溜冰活动对孩子进行了道德教育。
(2)从德育内容上看,教师进行的是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他告诉学生这样一个人生道理:学习一定会面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3)从德育的原则来看,该教师遵循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该原则强调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凋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4)从德育方法来看,该教师采用了实际锻炼法。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和风尚。
【命题立意】考查对德育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

第3题:

某年级两个班举行了一次数学统考,一班(共30人)的平均成绩为70分,二班(共20人)的平均成绩为75分,则该年级的平均成绩为()分。

A.71

B.72

C.72.5

D.73


参考答案:B
本题属于考试大纲中初等数学的统计应用。由于一班30人的平均成绩为70分,因此总分为30×70分=2100分;二班20人的平均成绩为75分,总分为20×75分=1500分。全年级这两个班50个学生的总成绩为2100+1500=3600分,因此平均成绩为3600/50=72分。另一种计算方法是加权平均。总平均成绩=一班的平均成绩×λ1+二班的平均成绩×λ2=70λ1+75λ2其中,λ为一班的权重:30/(30+20)=0.6,λ2为二班的权重:20/(30+20)=0.4。因此,总平均成绩=0.6×70+0.4×75=72分。

第4题:

在Excel工作表中存放了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所有班级总计300个学生的考试成绩,A列到D列分别对应“学校”、“班级”、“学号”、“成绩”,利用公式计算第一中学3班的平均分,最优的操作方法是:

A) =SUMIFS(D2:D301,A2:A301,"第一中学",B2:B301,"3班")/COUNTIFS(A2:A301,"第一中学",B2:B301,"3班")

B) =SUMIFS(D2:D301,B2:B301,"3班")/COUNTIFS(B2:B301,"3班")

C) =AVERAGEIFS(D2:D301,A2:A301,"第一中学",B2:B301,"3班")

D) =AVERAGEIF(D2:D301,A2:A301,"第一中学",B2:B301,"3班")


答案:C

第5题:

某部从1、2、3班各抽一名战士举行军事技术比赛。比赛结束后得知:战士甲的成绩比2班战士的成绩好;3班战±的成绩比战士乙的成绩差;战士丙称赞3班战士发挥得好。

据此,可以推出甲、乙、丙3位战士的成绩按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乙、甲、丙


正确答案:D
104.【解析】D。由题干“3班战士……比战士乙”、“战士丙称赞3班战士”可知3班战士既不是乙也不是丙,则3班战士是甲。由“3班战士的成绩比战士乙的成绩差”可知甲成绩比乙差,又因“甲成绩比2班战士成绩好”,可知2班战士不是乙,则2班战士是丙,1班战士是乙。对应题干D为正确选项。

第6题:

某学生在某次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英语考试成绩为8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5分。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英语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0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该学生的( )。

A.成长需要

B.关系需要

C.求知需要

D.认知需要


正确答案:A
ERG理论是阿尔德弗尔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密切相关但有些不同的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以下三类:(1)生存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机体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因素而提供的手段,这实际上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2)关系需要,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它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感情上的需要和一部分尊重需要;(3)成长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满足,这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第7题:

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张教官说:“这次军训太短,这个班有的人的射击成绩不会是优秀”。李教官说:“我认为这个班不会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王教官说:“依我看来,班长和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如果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的预测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A.班长和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B.班长和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 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但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 D.班长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但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正确答案:A
规则推演型题目。“张教官”的意思是:有的人射击成绩不是优秀。“李教官”的意思是:有的人的射击成绩是优秀。两人的话构成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故“王教官”的话为假,即班长或体育委员不能打出优秀成绩。“王教官”的话为假,则“张教官”的话为真,由“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的预测正确”可知,“李教官”的话也为假,由“李教官”的“真话”可知,该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故选A。

第8题:

某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教室里失去了往日的欢快和活泼。班主任为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一次次摔跤一次次又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和气馁。班主任就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艰苦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放下心理包袱,信心十足的又投入学习中。

结合教育学理论分析案例。


正确答案:
从德育的原则来看: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从德育方法来看:实际锻炼法。

第9题:

某校初二学生进行体育测试。根据初二.三班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精确到0.01米)绘制成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4-5所示,图中从左到右各长方形的高之比是2:3:7:5:3,最右边一组的频数是6,根据直方图所表达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若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00米以上(包括2.00米)为合格,该班这项测试的合格率是(29)?

A.55%.

B.62%.

C.75%.

D.65%.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道题主要考数学常识。要求这个班该项的合格率,则先要求这个班的男生数来。由于直方图最右边一组的频数是6,根据题意,得(2+3+7+5+3)×=40,则这个班的男生人数为40人。而成绩在2米以上的是右边的三组,所以该班这项测试的合格率为

第10题:

该校学生英语考试的平均成绩的范围的公式应采用( )。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