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公共基础)-通用版

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题目

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请谈一谈你所在的学校将如何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 1、高度重视,强化管理
首先学校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充分动员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全体学生参与性。我们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导处强化管理,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措施得力,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既有效果又安全。
2、确定实施方案
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由教导处统一制定年级课程计划,每个年级每周有三课时,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本学期的计划,对自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达到什么目的,研究的课题等作出周密的计划,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
3、建立家校互通,确保课程实施。
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取得校外人才的共同协作,形成整体共同指导的局面,是十分重要的。家庭是孩子的一个活动生活场所,我们应该重视它,并积极利用它。在学生家长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有一技之长,我们充分利用这种家庭潜在的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某些隐性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功用。所以,我校建立建全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课程管理的制度,以获得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开放式综合实践管理模式。

第2题: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应如何定位?


正确答案: 要点要包含教师是智慧的创造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习的引导者、知识的批判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1)教师是教育智慧的创造者。教育智慧的教学工作的根本凭借。
教育智慧表现为
①转变时空角色的智慧;
②捕捉课堂问题的智慧;
③设置情景性问题的智慧;
④驾驭教材把握学生的智慧;
⑤反思------探究的智慧。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这些智慧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树立“资源”的概念,挖掘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目标,重新把这些资源加以整合。
(3)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的引导者转变。
(4)教师要成为知识的批判者。这是指教师对教材要有批判性的分析。教师必须要把课文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道德情操、文化要义、人文理想等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审美体验,从而使语文教学变成一声场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5)教师要成为实践的反思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型的教师,才能够对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反思。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经验与心理感受的关系;反思教学的设计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反思中检查验证,积累经验,改进教学。

第3题: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备课。


正确答案:

第4题:

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正确答案:新课程中教师应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

第5题:

如何写好新课程标准下的课时计划?


正确答案: 第一,写法要求准确具体。应当充分考虑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第二,关注合作意识的培养。
第三,发挥学生主体性。
第四,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第五,认真备课,加强学法指导。

第6题:

结合新课程,试述如何优化师生关系?


正确答案:1)、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在教学与管理上,师生充分发扬民主与合作,共同进步。在教学上,教师只不过是先知先觉者,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很多方面的知识或许学生已经超过了教师,因此在课堂上要克服教师的“话语霸权”,讲与不讲什么,讲到何种程度,可以师生双方协商确定,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也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充实,在感到成就感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管理上,教师要克服家长式的作风,现在的学生成熟期比较提前,个性活跃,思想前卫,因此对学生的管理不能一味地以训斥、责骂,而应当是刚柔并济,软硬兼施,给学生充分表述的同时,体现教师的权威。
2)、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在现在的学校环境中,有时候感觉到对教育非常地失望,因为曾经教过学生一年或者两年,不再任教他们时,路上碰到老师根本不会与你打招呼;甚至是在教的学生,碰到了老师也是避而远之;更极端的是有学生因为老师批评了几句,就要砍老师。除了学生方面的原因外,我想更在于教师方面。有些老师以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好坏,对成绩差的学生冷言冷语,甚至是人身方面的污辱;对学生不够宽容,犯了错误就是训斥,就是叫家长,所以就有学生把学校的政教处比喻为学校的“派出所”,政教主任就是“派出所长”。学生也应当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艰辛,不能以科目的差别来对待任课老师与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对教师最好的尊重。
3)、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以求看问题的全面性。很多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厢情愿的从自身的角度来看问题,结果本来一个很好的创意与一份激情,结果却是给自己带来无奈,甚至是痛苦。教师往往很想把自己任教的学科成绩提上去,用心良苦,但可能由于过高的估计了学生,于是一概地否定学生,甚至是讽刺学生,数落学生的种种不是,什么事情喜欢从学生而不是自身上找原因,结果是越搞越糟。学生也是如此,限于现在的年纪与阅历,往往是做事情不考虑后果,走一步算一步,结果是一部分人三年高中学习结束后痛苦流涕。我与学生讲,你可以对不起老师,但至少你要对得起你的父母亲,因为他们含辛茹苦地养育了你;你在老师与父母亲反复讲了之后,再犯一些低级错误,如果你是老师或者是家长,将会有何感想呢?所以现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看问题的时候都只仅限于自己的立场,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处理好各种关系,促进自己成长。
4)、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与学生学会反思,敢于创新,共同提高。教材几年一变,学生年年在变,教师不能以原有的静止的思路方法来对待变化中的学生。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与管理方面做多方面的反思,以求得更好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进步。教师要敢于尝试新方法,在教学与管理上大胆创新,以真正得理解教育的真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生也是如此,需要反思自己一天的成就感,及时纠正不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完善自己。当然,学生的一切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解读。学生终身受用的是学习的方法,而非知识本身。只有如此,才能时刻促使自己学习与思考,才能在双方的互动中获得进步。

第7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就是()方面的准备和谐统一。

  • A、看不见的备课
  • B、看得见的备课
  • C、集体备课
  • D、设置教学情境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如何做好备课工作?


正确答案:
27.(1)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包括学习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材料。学习教学大纲,可以使教师从宏观和整体上把握所教学科;学习教科书,是为了掌握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关键所在等;阅读参考资料可以获得大量有价值的资料,用来满足教学的需求。
(2)了解学生。成功的教学只能是建立在对于学生充分而正确了解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包括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原有的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兴趣特点、班级一般状况和学生个体状况等。同时,教师应当注意从多种渠道获得有关信息。
(3)设计教学过程。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设计教学活动如何进行,即要完成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

第9题:

新课程倡导的备课应该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正确答案: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第10题:

如何通过学校评价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正确答案: 学校发展与课程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构成,另一方面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因此,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对课程的关注。
长期以来,学校主要执行的是国家的统一课程,自主空间有限,课程的建设能力也相应的比较低,学校的办学质量主要是以升学率、基本设施条件为评价指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本次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的功能和任务有了新的内涵,不再只是关注学生学业成就的发展,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再只是以“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水平,而是通过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的整体提高;不再只是课程忠实的执行者与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如校本课程),学校将拥有更大的课程意识和课程权力;从“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角色转变,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对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主体多元化和互动的评价改革,将促使学校决策走向民主化;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紧密相连的课程内容和评价要求,又促使学校不得不思考与社区联系的必要性等等。总之,建立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符合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的学校评价体系,是新课程的又一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课程实施和发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