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公共基础)-通用版

IPv4过渡到IPv6。实现的过渡方法有()。A、双栈协议B、隧道技术C、管道技术

题目

IPv4过渡到IPv6。实现的过渡方法有()。

  • A、双栈协议
  • B、隧道技术
  • C、管道技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从IPv4向IPv6过渡的方法有两种:使用双协议栈和使用。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简述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


正确答案: 1、双协议栈技术
2、隧道技术
3、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第3题:

IPv6网络设计的内容包括()。

A.在一个设计好的网络拓扑上构建IPv6网络

B.把一个传统的IPv4网络平稳的过渡到IPv6网络

C.让IPv4网络与IPv6网络之间资源能够共享

D.IPv6的NAT设计


答案ABC

第4题:

IPv6 网络设计的内容包括()  

  • A、 在一个设计好的网络拓扑上构建IPv6 网络
  • B、 把一个传统的IPv4网络平稳的过渡到IPv6 网络
  • C、 让IPv4网络与IPv6网络之间资源能够共享
  • D、 IPv6的NAT设计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IPv4孤岛出现在IPv4向IPv6过渡的()阶段。

  • A、起始
  • B、共存
  • C、主导

正确答案:A

第6题:

请列举3个IPv6地址分类、3个支持IPv6的路由协议、3个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


正确答案: 单播地址、组播地址、任播地址,OSPFv3、ISISv6、BGP+、Ripng,双栈、隧道、协议转换。

第7题:

双栈协议是指在过渡到IPv6协议之前,网络设备支持两个协议栈,既可首发IPv4数据包,也能收发IPv6数据()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在IPv4和IPv6混合网络中,协议翻译技术用于 (66) 。

A.两个IPv6通过IPv4网络通信

B.两个IPv4通过IPv6网络通信

C.纯IPv4主机和纯IPv6主机之间通信

D.两个双协议栈主机之间的通信


正确答案:C
协议翻译技术用于纯IPv6主机与纯IPv4主机之间的通信。已经提出了多种翻译方法。例如RFC2765定义的无状态IP/ICMP翻译(StatelessIP/ICMPTranslation.SIIT)这种技术类似于IPv4中的NAT-PT技术,但它并不是为IPv6主机动态地分配IPv4地址。sIIT转换器规范描述了从IPv6到IPv4的协议转换机制,包括IP头的翻译方法以及ICMP报文的翻译方法等。当IPv6主机发出的分组到达SIIT转换器时,IPv6分组头被翻译为IPv4分组头,分组的源地址采用IPv4翻译地址,目标地址采用IPv4映射地址,然后这个分组就可以在IPV4网络中传送了。RFC2766定义了协议翻译方法NAT-PT(NetworkAddressTranslator-ProtocolTranslator),也可以用于纯IPv6主机与纯IPv4主机之间的通信。实现NAT-PT技术必须指定一个服务器作为NAT-PT网关,并且要准备一个IPv4地址块作为地址翻译之用,要为每个站点至少预留一个IPv4地址。与SIIT不同,RFC2766定义的是有状态的翻译技术,即要记录和保持会话状态,按照会话状态参数对分组进行翻译,包括对IP地址及其相关的字段(例如IP、TCP、UDP、ICMP等)进行翻译。协议翻译技术适用于IPv6孤岛与IPv4海洋之间的通信。这种技术要求一次会话中的双向数据包都在同一个路由器上完成转换,所以它只能适用于同一路由器连接的网络。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IPv4和IPv6终端的升级改造,只要求在IPv4和IPv6之间的网络转换设备上启用NAT-PT功能就可以了。但是实现这种技术时,一些协议字段在转换时仍不能完全保持原有的含义,并且缺乏端到端的安全性。

第9题:

实现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主要有


正确答案: (1)双栈策略:在IPv6结点中加入IPv4协议栈,这些结点既可以收发IPv4分组,也可以收发IPv6分组。
(2)隧道技术:利用穿越现存IPV4因特网的隧道技术将许多个“IPV6孤岛”连接起来,逐步扩大IPV6的实现范围。
(3)TB(隧道代理):简化隧道的配置,提供自动的配置手段。
(4)双栈转换机制:实现新的IPv6网络与现有的IPv4网络之间的互通。
(5)协议转换技术:在V6节点与V4节点的通信时借助于协议转换服务器把网络层协议头进行V6/V4间的转换来解决V4节点与V6节点互通的问题。

第10题:

从IPv4过渡到IPv6,信息会丢失的是()。

  • A、双栈协议
  • B、隧道技术
  • C、管道技术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