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公共基础)-通用版

材料一:一位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了85分,觉得很不理想,数学老师给他列了几个式子,帮他分析学习情况。(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2)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全班平均87分。(3)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是90分。最后,老师一致认为:成绩提高了,学习进步了,但还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学习与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继续努力。材料二: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

题目

材料一:一位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了85分,觉得很不理想,数学老师给他列了几个式子,帮他分析学习情况。(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2)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全班平均87分。(3)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是90分。最后,老师一致认为:成绩提高了,学习进步了,但还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学习与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继续努力。材料二: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题,哪些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根据材料,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及今后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这体现了个体内差异评价;“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成绩全班平均87分”,这体现了相对评价;“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是90分”,这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理念。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数学老师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这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它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
(2)从整个教学进程来看,材料二中“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这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体现。这种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找准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帮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
(3)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四、演绎推理: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第81题:青春中学的一些数学老师取得了硕士学位。因此,青春中学的有些男老师取得了硕士学位。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成立?

A. 青春中学的数学老师都是男教师 B. 青春中学的男教师中有些是教数学的 C. 青春中学的数学教师中有些是男教师 D. 一些青春中学的女性数学教师并没有取得硕士学位


正确答案:A

【答案】A
【解析】三段论,两个特称命题,需补充全称命题,一眼可知选A。
 

第2题:

“如一个学生在数学能力测验中得了高分,他在数学学习中的成绩也好”说明这个测验( )。

A.信度高

B.效度高

C.难度高

D.区分度高


正确答案:B
解析:效度指测验是否测到了所要测的心理特质。如一个学生在数学能力测验中得了高分,他在数学学习中的成绩也好,这个测验的效度就高;反之,效度就低。

第3题:

青春中学的一些数学老师取得了硕士学位。因此,青春中学的有些男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成立?( )

A.青春中学的数学教师都是男教师

B.青春中学的男教师中有些是教数学的

C.青春中学的数学教师中有些是男教师

D.一些青春中学的女性数学教师并没有取得硕士学位


正确答案:A
本题是典型的三段论,一个前提是特称肯定命题,结论也是一个特称肯定命题,故还应补一个全称肯定命题,A正确。

第4题:

对某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实施了标准化的数学考试,全体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为83分,某一学生得了80分,他数学成绩的z值为-0.5,问全体考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为()

A.12
B.6
C.8
D.10

答案:B
解析:
描述统计;相对量数;标准分数。 用Z分数的定义公式就能算出来,标准差是6。

第5题:

小明很苦恼.这次期末数学考试只考了50分,他觉得这次考试失常因为题目太难,或者是因为数学考试时紧张,一段时间内脑袋短路,也有可能是自己考试早上没吃早餐,影响发挥。
另外这学期新换了数学老师,他感觉自己不太适应这个新老师,这可能影响到了他的数学成绩。同时,他也感觉这学期自己数学学习没以前那么投入了,很少去摸数学课本,做数学题。还有,他发现自己最近运气很不好,总是到处“碰壁”。
从材料可知,小明把数学考试的成绩归因于()。

A.努力
B.任务难易
C.运气
D.身心状况

答案:A,B,C,D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第6题:

四、演绎推理:共10题。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请开始答题:

第 81 题 青春中学的一些数学老师取得了硕士学位。因此,青春中学的有些男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

以下哪项为真,最支持上述论证的成立?

A.青春中学的数学教师都是男教师

B.青春中学的男教师有些是教数学的

C.青春中学的数学老师中有些是男教师

D.有些青春中学的女性数学教师并没有取得硕士学位


正确答案:A
此题考查的是直言命题间的关系。可用文氏图来帮助理解。要由“一些数学教师获得硕士学位”得到“有些男教师取得硕士学位”。需要加上一个前提,即“所有的数学教师都是男教师”。

第7题:

数学家的眼光和普通人的眼光很不同。在常人看来十分_______的问题,数学家可能觉得很_______:3只小鸡、3只熊猫、3条恐龙,它们之间有天壤之别,但是对于数学家而言,无非都是一个数字“3”而已;月饼、烧饼、铁饼,到了数学家那里,无非都是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复杂 简洁

B.繁难 简单

C.平常 特殊

D.诡异 平常


正确答案:B
B
通过文段后边的举例说明,可知两处横线应填意思相反的词,比较而言B项最为符合。

第8题:

()是最早的希腊数学家,获得了第一位数学家和论证几何学鼻祖的美名

A.亚里士多德

B.毕达哥拉斯

C.泰勒斯

D.柏拉图


参考答案:C

第9题:

数学和语文两科考试结束后,三位老师讨论起学生的表现,A老师说:“小李取得了数学第一名。”B老师说:“小王取得了语文第一名。”C老师说:“小李没有取得数学第一名。”已知三位老师中只有一位老师说了真话,且小李、小王都只取得了一门课的第一名。
据此,可以推出:

A.小李取得数学第一名
B.小李取得语文第一名
C.小王取得数学第一名
D.小王取得语文第一名

答案:B,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A老师说“小李取得了数学第一名”和C老师说“小李没有取得了数学第一名”为矛盾关系。
第三步,看其余。
根据题干条件“三位老师中只有一位老师说了真话”,说明说真话的老师在A和C中,所以B老师说的是假话,小王没有取得语文第一名。
再结合条件“小李、小王都只取得了一门课的第一名”,所以小王取得了数学第一名,小李取得了语文第一名。
因此,选择BC选项。

第10题:

在一次数学期末考试中,王强得了满分,而赵明不及格。当问及原因时,王强说是自己刻苦学习的结果’赵明认为是因为自己“缺少数学细胞”。请结合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他们今后数学学习可能的行为表现及原因。


答案:
解析:
(1)维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影响成败的因素有三个维度:因素源(内外因)、稳定性、可控性。 (2)王强把成绩优秀归因于努力,这是一种内在、不稳定、可控的归因。因为取得满分的原因是内在的,因而会体验到成功感,认识到努力是有回报的;因为原因是不稳定的,对以后成败的预期影响较小;又因为原因是可控的,今后可以通过继续努力获取成功,因而在学习上会表现出坚持性。 (3)赵明把考试不及格归因于能力不足,这是一种内在、稳定、不可控的原因。因为原因是内在的,因而情感上体验到羞耻、沮丧;因为原因是稳定的,故会预期未来学业仍可能失败;又因为原因是不可控的,因而今后会放弃努力,丧失学习动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