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公共基础)-通用版

试评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及其演变。

题目

试评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及其演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及其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

在一个落后的农业部门和相对现代化的工业部门两者同时并存。
具体表现为:
(1)农业生产落后,农世普遍贫困、健康不良、住房短缺。
(2)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大量劳动力处于隐性失业状况,而在一些农村也存在“空巢”现象,壮年劳动力不足;
(3)由于农村教育设施落后,许多农村居民文化素质较低,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劳动生产率低;
(4)在生产工具上表现为农村的农业手工劳动和城市的机械化工厂生产并存;
(5)在政治上,农村居民不能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


第2题:

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演变.


正确答案: 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秦汉时期派遣史掌监财政及地方各郡,就是由战国时期这项制度演化发展而来的。
启示: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财力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第3题:

试概述一下中国古代住宅形制的演变。


参考答案:

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有庭院组成,入口有屋3间,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内为庭院,上方为堂,即为生活起居之用,又是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堂左右为厢;堂后为寝。2.汉代住宅形制,一种是继承传统的庭院式;另一种是创建新制——坞壁,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3.隋唐五代,住宅仍常用直棂窗回廊绕成庭院。4.宋代里坊制解体,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城市住宅形制亦呈多样化。5.元代,住宅还是用工字型平面构成主屋的。6.,明、清两代,北方住宅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江南地区的住宅,则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沿纵轴线布置,但方向并非一定的正南北。


第4题:

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


正确答案: 演变:夏商周三代实行地方分权型的才财政管理体制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据《周礼》记载,天子按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分封。“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受封的领主掌握着封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及课税权。周天子最可靠的收入是王畿内的税收。受封的诸侯虽有比例上交中央的规定,但在中央对地方失控的情况下,交不交,交多少完全决定于诸侯。这种体制导致后来的王室衰微,诸侯称霸。形成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的: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秦汉时期派遣史掌监财政及地方各郡,就是由战国时期这项制度演化发展而来的。启示: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财力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第5题:

试分析新中国课程管理演变及改革实验现状。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课程管理经历了一个中央统一集中管理到中央地方二级管理,再到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过程。从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统一管理的模式。80年代中后期,中央、地方二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萌芽。90年代中后期至今,逐渐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该体系的特点是:力图在国家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灵活化和弹性化,通过统一性保证国家的教育基本质量水平,而通过灵活性和弹性化满足地方和学校的实际需要。
目前,我国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开始实施,取得一些初步成一如新裸程实脸区可根据该地区特点制订地区裸程开发指南,学校可根据该校特点选择、调整教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等。但实践中还存在许多具体问题。

第6题:

投资对经济结构的决定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察:投资存量是经济结构形成的决定因素;投资增量是经济结构演变的决定因素。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试说明中国四大菩萨及其道场所在地。


正确答案: 山西五台山是大智菩萨文殊菩萨道场。
浙江普陀县"海天佛国"普陀山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道场。
常有金顶佛光奇观的四川"峨眉天下秀"峨眉山是大行菩萨普贤菩萨道场。
安徽“仙城佛国”九华山是大愿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

第8题:

试分析新中国的农业税制演变。


参考答案:

(1)1949-1958年:新解放区建立统一的农业税制度、老区沿用原来税法的时期。1949年,广大新解放区虽然都征收了农业税(公粮),但征税办法不统一,许多地方还未来得及建立正规的农业税制度。建国初期,形成了新老解放区区域性相对统一的两类农业税制。
(2)1958-1999年:全国农业税制度统一的时期。这个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8-1978公平合理负担,鼓励增产,统一税制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简便征收、方便群众等农业税政策原则。1958年,农业税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新中国统一的农业税制度正式形成。1979-1982年是实行农业税起征点、减轻贫困地区农民负担的第二阶段。这一政策对帮助农民休养生息,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1983-1999年是开征农业特产税和稳定农业税负担的第三阶段。
(3)2000-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时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0年到2003年,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正税清费,逐步取消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费,减轻农民负担。第二阶段从2004年到2006年,主要是按照“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逐步取消农业税。


第9题:

试分析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正确答案:中国环境问题:a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生态功能仍然较弱。草原退化与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耕地被占。水旱灾害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b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仍十分严重。水污染状况远未根本解决。城市噪声污染严重。工业固体废物增加。
解决途径:控制人口,加强教育;付出巨大的才力、物力;借助科技进步解决环境问题。

第10题:

试说中国茶的种类及其代表品种。


正确答案:中国茶业的种类繁多,命名方法也不少。有的以茶叶产地的山川名胜为主题而命名,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有的以茶叶的形状而命名,如碧螺春、瓜片、雀舌、银针、松针等;有的以加工方式而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再加工茶类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